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辛庄鄉的結果 展開

辛庄鄉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下轄鄉

辛庄鄉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北部深山區,東臨小作鎮,南接南峪鎮,西傍山西省平定縣,北倚平山縣。距縣城37公里,是省界、縣界的出口鄉之一。

歷史沿革


1949年,辛庄鄉境域屬井陘縣第二區。
1958年,屬辛庄公社。
1961年,設辛庄為辦事處。
1984年,改為辛庄鄉。
1988年11月,東西坪鄉併入辛庄鄉。
1996年1月,桃王莊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辛庄鄉地處井陘縣西北部,東鄰小作鎮,南與南峪鎮交接,西與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平定縣接壤,北連平山縣,行政區域面積16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辛庄鄉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最高峰大台堖海拔1079.7米。
氣候
辛庄鄉屬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無霜期年平均19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714.3小時。多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571.9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235.7毫米(196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15.7毫米(1972年)。
水文
辛庄鄉境內主要河流有作河。另有涼溝、達柯溝、小峪溝、五弓溝、石瓮溝、王峪溝、米湯崖溝、古石溝、胡仁溝等。其中米湯崖溝長19千米,流域面積58.8平方千米;王峪溝長12.5千米,流域面積30.9平方千米;五弓溝長8千米,流域面積19.6平方千米;石瓮溝長6千米,流域面積12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辛庄鄉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大理石、石灰岩、白雲岩、方解石、石英石、水晶石、鐵、鉛、汞、銅等。大理石可采資源10億立方米。
我鄉有豐富的石材資源、旅遊資源、特色農業前景廣闊。
石材上:大理石儲量1600萬立方米,有採石點60多個、大理石加工機60多台,年生產大理石板材60萬平方米,產品遠銷內蒙、京、津等地,年產值1200萬元;白雲石儲量600萬立方,含鎂量21、75%;方解石儲量100萬立方米,含鈣量99%。

行政區劃


2012年末,辛庄鄉轄38個行政村。
行政村辛庄小里岩大里岩董家莊石瓮南要子小峪達柯松樹嶺洪河漕涼溝橋小切井子五弓小寺寺掌峪欒庄北要子張家刊
東西坪張庄焦家堖冀南溝白土嶺桃王莊西高家莊胡仁瓦瓮大王廟菩薩崖曹家莊黑水坪米湯崖牛道大洛水硃砂洞蘇家嘴李家嘴
截至2020年6月,辛庄鄉轄3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辛庄村
辛庄鄉區劃詳情
辛庄村小峪村五弓村張家刊村桃王莊村曹家莊村蘇家嘴村
小里岩村達柯村寺掌峪村東西坪村西高家莊村黑水坪村李家嘴村
大里岩村松樹嶺村井子村焦家堖村胡仁村米湯崖村/
董家莊村洪河槽村小寺村張庄村瓦瓮村硃砂洞村/
石瓮村涼溝橋村欒庄村白土嶺村大王廟村大洛水村/
南要子村小切村北要子村冀南溝村菩薩崖村牛道村/
辛庄鄉[河北省井陘縣辛庄鄉]
辛庄鄉[河北省井陘縣辛庄鄉]
全鄉轄,共38個行政村、77個自然山莊。
行政村辛庄小里岩大里岩董家莊石瓮南要子小峪達柯松樹嶺洪河漕涼溝橋小切井子五弓小寺寺掌峪欒庄北要子張家刊
東西坪張庄焦家堖冀南溝白土嶺桃王莊西高家莊胡仁瓦瓮大王廟菩薩崖曹家莊黑水坪米湯崖牛道大洛水硃砂洞蘇家嘴李家嘴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辛庄鄉總人口108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0人,城鎮化率9.2%。總人口中,男性5512人,佔51%;女性5296人,佔49%;14歲以下1729人,佔16%;15—64歲以上5945人,佔55%;65歲以上3134人,佔29%。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3‰,人口死亡率8.85‰,人口自然增長率1.3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人。
2017年末,辛庄鄉常住人口為8854人。
截至2018年末,辛庄鄉戶籍人口有10109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辛庄鄉人口數為4208人。

經濟


經濟概況
石材產業
利用豐富的白雲石、大理石、碳酸鈣等礦產資源,引導公路沿線15個村建起了石材小區,形成了以棗林口為中心的大理石開採加工業,有石材開採點60家,加工點90家,年開採石材16萬方,加工生產板材12萬平方米。原有的白雲石廠通過擴建,帶動形成了米湯崖、北要子、等五家白雲石粉廠,年產白雲石粉40000噸。同時,鈣製品加工產業興起,先後建起辛莊重鈣廠和欒莊重鈣廠兩大重鈣企業,並帶動輕鈣廠發展,建起了石瓮輕鈣廠和南要子輕鈣廠,初步奠定兩大重鈣、兩大輕鈣並駕齊驅的格局,四個鈣廠年產鈣粉14000噸,純利潤400萬元。
私營經濟
全鄉共有中型以上非公有制企業15家,2003年以來共投入資金3500萬元新上和改造企業,路邊三大加油站投資600萬元更新擴建改造、新鑽機井、晉檔達標、規範經營;投資600萬元的公路沿線四大服務樓投入使用。文明生態村創建如火如荼:2004年該鄉開始進行文明生態村創建,同年黑水坪、南要子、辛庄、欒庄等四個村當年進行創建,黑水坪村為市級驗收村。2005年以後,繼續加大文明生態村創建力度,米湯崖、北要子等村創造條件搞創建,籌建文化廣場、村民中心、硬化主街道、綠化、美化,全鄉環境得到極大改觀,2006年正月十八,鄉舉辦了《辛庄鄉第一屆文化藝術節》,欒庄、米湯崖等18個村的文藝隊到場獻藝,文藝節推動了全鄉文化事業,各村自覺更新節目內容,增加節目品種,拉花藝術落戶大里岩、腰鼓落戶欒庄村,米湯崖的紅臉社火表演隊擴大到30人,小品、街舞、表演唱等表演形式豐富了全鄉的文化市場。
工業項目強鄉、石材加工富鄉、煤炭運銷興鄉、旅遊開發活鄉,2006年投資3000萬元新上項目16個,召開全縣項目建設觀摩會,到2006年底,全鄉社會總產值達到8614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168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63990萬元,工農業總收入49912萬元。其中,工業產值80688萬元、農業產值54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60元。財政收入增速一百萬元,突破313萬元,提前40天實現激勵目標。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大調解、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7年,保穩定、強班子、抓項目、促經濟,投資3000萬元再上項目15個,財政收入截止2007年8月底已完成到371萬元,提前4個月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年底實現400萬元已成定局。
綜述
2011年,辛庄鄉財政收入10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
2018年,辛庄鄉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農業
2011年,辛庄鄉實現農業總產值8002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2011年,玉米單產達到600千克,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了4798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產量1039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豆角、白菜、蘿蔔、山藥等。
辛庄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存欄6000頭,家禽飼養量5萬羽。
工業
辛庄鄉以石材、煤炭為主。2011年,辛庄鄉實現工業總產值88514萬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0%,擁有工業企業21家,職工1100人。
商業
2011年末,辛庄鄉有個體小百貨店20個,有職工120餘人。
金融業
2011年,辛庄鄉境內有2個信用社。

文化


地名由來
辛庄鄉因鄉人民政府駐辛庄而得名。
文物古迹
辛庄鄉境內有百團大戰聶榮臻指揮部舊址,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米湯崖烈士紀念碑亭、黑水坪殘案遺址、菩薩崖老虎洞慘案遺址5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國傳統村落
2019年6月6日,辛庄鄉桃王莊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交通


辛庄鄉有107鄉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辛庄鄉有小學2所,在校生400人,專任教師5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辛庄鄉有科技推廣站1處,每年按上級要求進行系列技術推廣工作。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辛庄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3個,農家書屋6個,藏書1200冊。
體育事業
2011年末,辛庄鄉有有乒乓球台25個,健身器材320件,安裝在各村的文化活動中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辛庄鄉有衛生院4個,醫務人員19名,其中中級以上職稱2人,病床27張;村級衛生所26個,鄉村醫生42名。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辛庄鄉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1戶,人數626人,支出90萬元,比上年增長80%,人均月增63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0人次,其支出1.05萬元,比上年增長3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5.5萬元,農村五保人員70人。

旅遊


有大里岩農家樂、欒庄杏子山、涼溝橋古長城等三大生態景區;有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展室、老虎洞慘案遺址等三大紅色旅遊基地。洪河漕村因聶帥指揮百團大戰、義救日本小姑娘而成為中日友好村,接待中外遊客4萬餘人。
特色農業:有可育荒山十五萬畝,焦家堖集徑農業、生物埂工程受到水利部、日本農業專家的一致好評,逐步建起近荒山開發大戶十個,特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同步發展。生態旅遊上以仙台山為龍頭,與轄區的觀音山、杏子山、相公崖、豪城寨融為一體,形成天然生態風景區。現有賓館三家,可容納300人住宿,另有12家農家旅店。紅色旅遊上:仙台山唐摩崖石刻、唐陀羅尼經幢、宋元碑碣等與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館、米湯崖烈士紀念碑亭、黑水坪慘案遺址、菩薩崖老虎洞慘案遺址等形成井陘縣西北部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申報縣級3個、市級2個。小里岩百團大戰碑林被石家莊市政府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井陘縣政府命名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洪河漕百團大戰紀念展室,得到各界大力支持,2002年8月21日,美穗子到洪河漕村拜祭當年救助、乳養過她的恩人,同年9月23日聶帥的女兒聶力中將到展室視察。2003年11月14日日本美穗子的女兒福山真智子和日本都城副市長板元義昭、日本都城支部支部長來住新平、議會會長福留一部為新落成的“聶帥救孤”雕像揭碑;2005年8月20日,日本都城代表團50人到洪河漕舉辦開館儀式;2006年10月29日,縣領導龐彥須等和日本都城市市長長峰誠所率友好訪問團、戰地記者沙飛的女兒王雁在洪河漕村舉行井陘—都城友好紀念館開館一周年慶典活動。近幾年共舉辦紀念活動和儀式25次,接待省內外組織和個人參觀25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