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畏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
十九畏,中醫基礎理論名詞。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或副作用。
● 英文名稱:Nineteen Iincompatibilitie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醫經小學》)
● 古代中藥文獻記載以十九畏歌訣為基礎的中藥相畏配伍禁忌。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十九畏,同十八反均屬藥物配伍禁忌,主要是相惡、相反之義。十九畏是指“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人蔘畏五靈脂,官桂畏赤石脂。”
● 十九畏中朴硝指芒硝和玄明粉,巴豆包括巴豆和巴豆霜,人蔘包括人蔘、紅參、人蔘葉。
● 十九畏最早源於明代劉純《醫經小學》中記載的“十九畏”歌訣:“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歌訣中記載了 10對配伍,19個藥名,故稱十九畏。
● 十九畏歌訣中可以看到“相爭”、“莫與”、“最怕”、“不順”、“難合”、“相欺”等描述,可見多含有“相反”之義。
● 歌訣對仗工整,朗朗上口,易於朗誦記憶,為後世醫者臨床用藥的配伍禁忌提供參考。
● 十八反、十九畏的葯對,如果沒有充分根據和用藥經驗,應盡量避免使用,但也不必全盤否定。十八反和十九畏配伍不是絕對禁止聯用,在方劑中有時共用,不僅沒有毒副作用,反而可以起到增強療效、相反相成的效果。
● 如《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甘遂、甘草同用治痰飲;赤丸,以烏頭、半夏合用治寒氣厥逆。
● 《醫學正傳》記載“如古方感應丸用巴豆、牽牛同劑,以為攻堅積葯。四物湯加人蔘、五靈脂輩,以治血塊。丹溪治屍瘵二十四味蓮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劑,而謂妙處在此。”
● 歷代方劑醫書中也多含有十八反、十九畏共用處方。一些現代研究也證實十八反和十九畏不是絕對的配伍禁忌,相反之葯同用,對某些特殊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幀祥,唐德才。中藥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