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是2008年01月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一春。

內容提要


張一春教授的全國“十一五”規劃教材《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是一本學習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技術研究的入門指導書。是為開展教育技術研究工作打下理論和方法論基礎的,是培養從事科學研究和對教育技術領域中的現象與規律進行研究的教材。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技術研究方法》主要用於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技術研究方法》課程的學習,以及教師、教育技術工作者進行教育技術研究的訓練。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採用了十個單元、十個研討專題、三十六項工作、近兩百張知識卡片組成的結構。每個單元有“研討專題”、“工作”、“研究與思考”三部分。在編寫過程中力求“融理論於技術,用技術輔助研究”;強調“參與”、“動手”、“合作”;採用了研究性學習、合作化學習、案例學習、行動學習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習者通過團隊合作和採用自主研究來進行學習。

目錄


前言
單元一 研究準備
研討專題:教育技術將如何面對教育信息化?
工作一 觀察身邊的研究
工作二 評估自我研究能力
工作三 了解教育技術研究
工作四 管理自己的研究
研究與思考
單元二 文獻調研
研討專題:如何高效地找尋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
工作一 熟悉文獻檢索方法
工作二 掌握網路檢索方法
工作三 分析檢索結果,撰寫文獻研究綜述
研究與思考
單元三 課題分析
研討專題:教育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是什麼?
工作一 了解教育技術的研究課題
工作二 確立自己的研究主題...
單元四 研究設計
單元五 課題調研
單元六 行動研究
單元七 評價研究
單元八 數據分析
單元九 理論分析
單元十 總結應用

文章節選


單元一研究準備研討專題:教育技術將如何面對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說,從教育產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術。在當今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教育技術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促進自身學科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這是廣大教育技術工作者和研究者深思的問題。在本研討專題中,請大家各抒己見,談談你對“教育技術將如何面對教育信息化”的看法。工作一觀察身邊的研究提起“研究”這個詞,可能會使你想到科學家、高尖技術等,感覺很深奧、很複雜,似乎它是科學家的專利。其實在**身邊處處都有研究。在本部分,我們將一起觀察並發現身邊的研究,並為以後的教育技術研究實施做好準備工作。如果你不是在班級課堂中使用本教材,可以跳過工作一,直接從工作二開始。步驟一學習者自我介紹研究存在於**身邊。認識自我、認識學伴也是一種研究。我們開展教育技術研究工作需要研究者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此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學伴,找尋研究的合作者非常重要。請大家先分析一下自己,然後到講台上把你介紹給全體學伴。為了更好地讓周圍的學伴認識你以及方便以後的學習,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自己。本書主要用於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技術研究方法》課程的學習,以及教師、教育技術工作者進行教育技術研究的訓練。該書是為學生開展教育技術研究工作打下理論和方法論基礎的,是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對教育技術領域中的現象與規律進行研究的教材。該書旨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緻的科學作風,培養對教育技術領域中的現象與規律進行研究的能力。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理解並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程序與規律,掌握教育技術研究主題確立及研究方案的設計的能力,掌握運用多種研究方法開展教育技術研究並獲取研究資料的能力,掌握對研究數據處理分析並進行教育技術成果表達的能力等。本書採用了十個單元、十個研討專題、三十六項工作、近兩百張知識卡片組成的結構。每個單元有“研討專題”、“工作”、“研究與思考”三部分。在編寫過程中力求“融理論於技術,用技術輔助研究”;強調“參與”、“動手”、“合作”;採用了研究性學習、合作化學習、案例學習、行動學習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習者通過團隊合作和採用自主研究來進行學習。主要表現在:(1)複雜的研究過程簡單化。通過設計研究的工作流程,把複雜的研究變成具體的、簡單的、可操作的工作,從而輕鬆完成學習與研究。(2)抽象的理論學習實踐化。通過知識卡片、工作流程、相關資源、案例與範例等學習,提煉了知識內容,增加了活動過程,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實踐性。(3)動態的能力變化顯現化。通過自我能力測試和專題學習網站的測試系統,進行教育技術能力的實時自測,並可以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4)海量的資源獲取系統化。教育技術的相關研究資源很多,教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系統,提供了大量針對性的國內外研究案例與成果,幫助學習者系統地獲取研究資源。(5)自我的學習過程互動化。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許多互動的環節,提供了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環境,保證了學習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