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鄉

安徽省懷遠縣下轄鄉

陳集鄉,位於懷遠縣北部,東臨固鎮縣,東南接包集鎮,西北接雙橋集鎮,南連淝河鄉,西南接看町鄉,北靠宿州市墉橋區方店鎮,素有蚌埠的“北大門”之稱。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 顯示,該鄉共有12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7425戶,3.6萬人口,8萬畝耕地,總面積96平方公里。2007年,全鄉工農總產值為1.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388元,財政總收入約為154.2萬元。

2017年06月,安徽省民政廳下發皖民地函〔2017〕283號《關於同意撤銷懷遠縣陳集鄉設立陳集鎮的函》,經省政府同意,同意撤銷懷遠縣陳集鄉設立陳集鎮,鎮政府仍駐陳集村。

基本概況


陳集鄉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境內合徐高速公路、“206”國道穿境而過,懷蒙縣道成東西交通主幹道。柏油馬路縱貫全鄉,水泥路覆蓋全鄉近200個村民小組。澥河魚肥水美。水利管網四通八達,有效的緩解淮河洪水對農田的侵襲。
陳集鄉
陳集鄉

經濟概況


陳集是農業大鄉,物產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全鄉中低產田已得到初步改造,各類配套設施齊全,旱澇基本保收。全鄉建成公路示範帶三條,建有“三高”示範園核心區5萬畝,萬畝片2個,科技高產攻關示範田1個,初步形成了鄉有示範帶、村有示範區的現代化農業格局;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全鄉擁有聯合收割機等各類大型農業機械120多台(套)。發展環境健康優越,政策服務簡潔到位,招商引資成果斐然。吸引了兩家投資均在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陽光生態農業”和“金淮河肉牛養殖”落戶投產。全鄉共有招商引資企業6家。
懷遠縣陳集鄉陽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總投資1000多萬元,年出欄生豬近萬頭,公司立足當地資源豐富優勢,走“公司十農戶十基地”之路,大力發展養殖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公司採用自配、自育、自養、自銷,電腦控制,飼料自治等現代化一條龍養殖,被懷遠縣作為養殖龍頭企業扶持,年獲利潤近百萬元,帶動當地群眾發展養殖大戶200多戶。
該鄉土質肥沃,氣候適宜,適合農作物生長,全鄉有土地近10萬畝。該鄉立足資源優勢,不斷加快種植業發展步伐,全鄉優質小麥面積6萬畝,花生2萬畝,玉米1萬畝,煙葉2000畝,大豆3000畝,特色種植已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
該鄉萬圩村支部書記崔海潮發展煙葉已有10多年歷史,煙葉外銷全省各地。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有200多戶村民發展煙葉面積達1000多畝。煙葉產業使該村人均收入年增加2000多元。老郢村、君王村大力發展花生種植業,種植花生4000多畝,人均1畝,畝均獲利2000多元,從而使全鄉花生種植2萬多畝,同時瓦四、永佛、大溝等村發展玉米、大豆種植業達到1萬多畝。
據統計,全鄉有80%左右的村依靠發展特色種植業走上了致富之路,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該鄉還通過加強特色種植基地以龍頭企業建設,不斷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使全鄉優質小麥、花生、玉米、煙葉、大豆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並形成了“公司十農戶”和“市場十基地十農戶”的生產經營格局,真正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歷史文化


陳集文化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存有張果老倒騎驢的驢溝遺址、古孔廟遺址和秦漢古銀杏林等,已有2300多年歷史。相傳古銀杏林里的五株銀杏為二千二百多年前齊國王桀所植,為蚌埠市重點保護的“秦漢遺址”和“古樹名木”,也是沿淮重點建設的風景旅遊區。60年代,梅庄村青年年四旺參軍,勇救列車受傷后,受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毛主席親筆題字“向年四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