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野蛞蝓的結果 展開

野蛞蝓

野蛞蝓

野蛞蝓,成蟲體伸直時體長30—60mm,體寬4—6mm;內殼長4mm,寬2.3mm。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2.5mm,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概述


野蛞蝓
野蛞蝓
【中文名】野蛞蝓
【別名】鼻涕蟲
【學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內容


【目】腹足綱,柄眼目
【科】蛞蝓科
【寄主】菊花、一串紅、月季、仙客來等花草以及草莓、多種蔬菜、農作物等。
【為害特點】取食草萄葉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實,影響商品價值
【特徵描述】
成蟲體伸直時體長30—60mm,體寬4—6mm;內殼長4mm,寬2.3mm。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觸角2對,暗黑色,下邊一對短,約1mm,稱前觸角,有感覺作用;上邊一對長約4mm,稱后觸角,端部具眼。口腔內有角質齒舌。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捲起,其內有退化的貝殼(即盾板),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中心在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崎鈍。粘液無色。在右觸角後方約2mm處為生殖孔。卵橢圓形,韌而富有彈性,直徑2—2.5mm。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2.5mm,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發生規律】
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5—7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后,又活動為害。完成一個世代約250天,5—7月產卵,卵期16—17天,從孵化至成貝性成熟約55天。成貝產卵期可長達160天。野蛞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亦可同體受精繁殖。卵產於濕度大有隱蔽的土縫中,每隔1—2天產一次,約1一32粒,每處產卵10粒左右,平均產卵量為400餘粒。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易於大發生,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
【防治方法】
(1)採用高畦栽培、地膜覆蓋、破膜提苗等方法,以減少為害。(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創造不適於野蛞蝓發生和生存的條件。(3)必要時噴灑蝸牛敵、滅棱威等。
【地理分佈】
中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