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是指腦膜炎雙球菌通過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環,最後局限在腦部形成的化膿性腦脊髓膜病變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傳染源常常是患者或帶菌者。最常見於冬春季節,兒童、成人均好發。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3天。首先為上呼吸道感染期,隨後為敗血症期,最後局限在腦部,為腦膜炎期。腦膜炎球菌血症可表現為咽喉部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肌肉酸痛、驚厥、頸強直、腳弓反張等。治療以對症支持和藥物治療為主。死亡率很高,預后較差。未經過積極有效治療的腦膜炎球菌血症者,可併發腦疝、呼吸困難、死亡等。

就診科室


● 感染科、神經內科。

病因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通過鼻咽部侵入血液循環而感染。
● 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和成人均為好發人群。

癥狀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的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3天。首先為上呼吸道感染期,隨後為敗血症期,最後局限在腦部,為腦膜炎期。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可表現為咽喉部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肌肉酸痛、驚厥、頸強直、腳弓反張等。
● 未經過積極有效治療的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者,可併發腦疝、呼吸困難、死亡等。

檢查


● 確診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需要進行體格檢查、腦脊液檢查等。

體格檢查

● 檢查患者鼻咽部有無黏膜充血,有無頸強直、腳弓反張等,有助於診斷本病。

腦脊液檢查

● 腦脊液檢查可發現大量革蘭陰性雙球菌,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腦脊液檢查結果可診斷本病。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可表現為咽喉部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肌肉酸痛、驚厥、頸強直、腳弓反張。
● 腦脊液檢查可發現大量革蘭陰性雙球菌。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結核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等疾病鑒別。
● 如果出現咽喉部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肌肉酸痛、驚厥、頸強直、腳弓反張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腦脊液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以對症支持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

對症支持治療

● 卧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
● 病室盡量安靜、空氣流通。
● 注意補充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
● 嘔吐時防止吸入。
● 驚厥時防止舌咬傷。
● 呼吸困難時給氧。
● 避免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 有發熱的患者需要降溫。

藥物治療

● 應用抗生素類控制感染,如青霉素、頭孢菌素等。
● 注意補液,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平衡。
● 顱內壓高者可應用甘露醇等藥物治療。

危害


●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可表現為咽喉部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寒戰、高熱、頭痛、嘔吐、肌肉酸痛、驚厥、頸強直、腳弓反張。未經過積極有效治療的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者,可併發腦疝、呼吸困難、死亡等。

預后


● 死亡率很高,預后差。

預防


● 注意防護,如戴口罩等。
● 注意通風,保持屋內空氣清新。
●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鼻咽部清潔。
● 注意飲食均衡,提倡清淡、易消化飲食。
● 發熱期間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減輕體力消耗,促進恢復。

參考文獻


● [1]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魏來,李太生。內科學:感染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 [3] 張奉春。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風濕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4] 張奉春,栗占國。內科學:風濕免疫學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