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血泡
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血泡
口腔血泡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血泡,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口腔潰瘍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認為超過10%,可以發生於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見。複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以周期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傷,可自愈,可發生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頰、軟齶或齒齦等處的粘膜,發生單個或者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表面覆蓋灰白或黃色假膜,中央凹陷,邊界清楚,周圍粘膜紅而微腫,局部灼痛為主要特徵。
口腔血泡
可發生於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部多見,嚴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潰瘍面積增大,數目增多,疼痛加重,癒合期延長,間隔期縮短等,影響食和說話。
口腔血泡口腔粘膜潰瘍和糜爛雖然都是口腔粘膜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但是全不同的兩回事,首先在臨床表現上糜爛與淺表潰瘍是有區別的。口腔潰瘍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種潰瘍雖有上皮內或上皮下,淺層或深層,急性或慢性,良性與惡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規則,呈圓或橢圓形;邊界分明,與周圍正常粘膜“經緯分明”。而口腔糜爛,臨床表現為與正常粘膜表面齊平的充血和糜爛,並無凹陷,上覆滲出性假膜,形狀多樣,並不規則,與周圍正常粘膜間界限不清。其次,兩者的病程和預后不一樣。潰瘍一般病程較短,一旦癒合,就“乾脆利落”,淺在的和良性的潰瘍癒合后都無瘢痕,但深及肌層的潰瘍和惡性口腔潰瘍例外。糜爛一般病程較長,反覆遷延,而且癒合過程“拖泥帶水”,但糜爛一般不留瘢痕。最後兩者在顯微鏡下的表現不一樣。潰瘍表現為上皮連續性有中斷,糜爛比較淺表而無上皮連續性的中斷。當潰瘍和糜爛不太典型時,鑒別就會有難度,但只要細心觀察,一般來說還是可以區別的。值得提出的是,這兩種病損是可以相互轉化或兩者同時存在。
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體質有關,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發生率。
口腔血泡
具體措施是:
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
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事情和著急。
3、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4、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