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蘭

贛南採茶戲組織工作者

劉翠蘭,女,贛南採茶戲組織工作者。原是贛縣建築安裝公司的職工。

簡介


在孩童時代,劉翠蘭就迷上了贛南採茶戲,經常圍著贛縣章貢區以及于都縣的一些劇團轉,打探演出信息,只要聽到哪裡有演出,她不顧路途遠近,坐不了車步行也要去看戲。時間長了,劉翠蘭與一些演員混得很熟。由於大部分演出都在晚上進行,演出地距家裡路途較遠時,她就和演員們一起擠床睡,第二天才回家。因為看戲,劉翠蘭沒有少挨父母的罵,但“戲癮”依舊。結婚生子后,她仍然“戲癮”十足,用劉翠蘭的丈夫李先生的話來說:“劉翠蘭幾乎沒什麼缺點,就是太愛看戲了,有時為看戲竟忘了這個家。”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鄉鎮文藝團體、民間文藝隊相繼解散,一些文化人士也隨之“轉業”,演出活動更少了,老人們用撲克、麻將打發時間,賭博現象也多了起來。劉翠蘭想辦個劇團來豐富老人們的生活,還可以幫助散落在民間的藝人找回自己的追求。

經歷


2005年,退休在家的劉翠蘭拿出多年的積蓄,將歇業多年的十幾名文藝人請來,在贛縣光彩大市場租了一間小店鋪辦起了“客家歌舞劇團”。因為收費便宜,看一台戲僅需一兩元錢,吸引了大批的觀眾。
2006年,狹小的店面無法滿足觀眾的要求,劉翠蘭好不容易做通兒女們的工作,將兒女們在縣城開辦招待所的宴會廳騰出來作演出廳,搭建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舞台,添置了一些椅子,每場演出可容納100多名觀眾。據演員賴春英介紹,她自1991年開始在贛州學習採茶戲,以往都是東演一場,西演一場,有人請有演出,沒人請就在家裡待業,自劉翠蘭辦起劇團,她們幾乎每天演出兩場,每月收入都在700元以上。一名姓李的演員也認為,有了固定的場所,才更有時間去鑽研採茶戲,更好地實現自己對藝術的追求。據劉翠蘭的丈夫李先生盤算,劇團開辦兩年多來一直處於虧本經營狀態,每天收得票款只能供發放12名演員的工資,水、電等開支還得由兒女們從招待所的收入里墊付。但自從辦起了劇團,每天都能讓老伴呆在家裡看戲,經常可以看到老伴一邊看戲一邊不由自主地用手敲桌子拍打節奏,也算圓了老伴的“戲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