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電影製片廠

莫斯科電影製片廠

蘇聯最大的電影製片廠。初成立於1924年,由“國影”公司第一、第三分廠合併組建,當時名為“國影一、三廠”。在以後的10多年間,名稱一再改變。1936年定為現名。先是綜合性製片廠,自1935年始,只生產故事影片。戰爭期間,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遷至阿拉木圖,曾併入中央聯合製片廠。

目錄

內容


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自1927年始在列寧山上建廠,現有攝影棚13個,另有錄音棚及其他技術廠房、車間。現有10個創作集體,年產55部故事影片(其中有15部為電視劇)。
多年來生產的名片有:《戰艦波將金號》(1925)、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1936)、《列寧在十月》(1937)、《列寧在1918》(1939)、《伊凡雷帝》(1945、1948)、《區委書記》(1942)、《第四十一個》(1956)、《雁南飛》(1957)、《共產黨員》(1958)、《戰爭與和平》(1967)、《紅莓》(1974)、《莫斯科不相信眼淚》(1979)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