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上皮瘤樣增生
假上皮瘤樣增生
假上皮瘤樣增生,又稱假癌樣上皮增生,是表皮的鱗狀細胞癌對某些刺激(多為慢性刺激)或慢性病變引起反應性或修復性過度增生的改變。一般屬表皮良性增生,可發生於皮膚,也可發生於黏膜,病變限於潰瘍及其附近炎性細胞浸潤或肉芽組織處。組織學改變為表皮高度棘層肥厚,不規則地向下增生,表皮突增寬、延長,可達真皮深層火汗腺水平,有時可見假性角珠,但細胞分化良好,無異型性。常伴有外毛根鞘細胞增殖。局部病損呈結節、板塊或潰瘍,可誤診為癌,最後確診需做病理切片檢查。本病的主要表現為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皮炎、溴疹、著色真菌病。治療方面確診后針對不同疾病給予相應的治療。反覆發作有惡變可能。本病多為良性病變,一般預后良好。
● 皮膚性病科
● 上皮假瘤樣增生是在皮膚損傷、腫瘤或炎症性皮膚疾病基礎上繼發的以上皮過度增生為主要特徵的良性病變。
● 可伴發假上皮瘤樣增生的常見疾病有: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皮炎、慢性潰瘍的邊緣部、增殖性溴疹以及著色真菌病等。
● 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是由各種感染所引起的結節性或潰瘍性瘤樣病變。感染的病原體可包括細菌、黴菌、病毒及寄生蟲等。病變通常在皮膚紅斑基礎上出現針尖、粟粒大小的小結突出皮膚表面,有的還可出現淺潰瘍。表皮層可呈假上皮瘤樣增生、角化過度等改變。
● 溴疹是使用溴化物引起的一種皮疹,一般發生在下肢。組織病理學可見表皮明顯向下增生以及乳頭瘤樣增生,常常產生如假上皮瘤樣增生的組織現象,真皮深部可見表皮島。表皮內膿腫常常發生在表皮的上面和向下增生的表皮內。
● 又稱著色芽生菌病,皮膚損害好發於四肢等暴露部位。初為丘疹或結節,逐漸融合成斑塊,呈疣狀或菜花狀增生,表面為污褐色,有膿液或褐色痂皮,損害境界清楚。組織病理檢查為慢性非特異性化膿性肉芽腫,在表皮有假上皮瘤樣增生,真皮中有微膿瘍形成及纖維化。
● 需要做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 體格檢查:可了解皮膚損害情況,有助於診斷本病。
● 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確診本病。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即可確診。
● 某些皮膚疾病誘發表皮向下顯著增生,組織學類似於高分化鱗狀細胞癌,但不是真性鱗狀細胞癌,要注意鑒別。高分化鱗狀細胞癌可有核異型,浸潤深部可見角珠形成以及單細胞角化現象。
● 假上皮瘤樣增生主要依靠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 保持睡眠時間和質量。
● 保持心情舒暢。
● 保持皮膚清潔。
● 不要吸煙、喝酒。
● 少吃辛辣和油煎油炸的食物。
● 不要擠捏患處。
● 局部皮質激素以控制瘙癢。
● 對瘙癢癥狀嚴重、失眠者加用鎮靜劑。
● 採用CO2激光治療,破壞真皮層內的神經末梢,以改善瘙癢癥狀。CO2激光治療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易行等特點。
● 僅適用於反覆藥物治療無效或有惡變可能者。
● 部分由外陰扁平苔癬形成的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可發展成外陰癌,提示早期手術根治的必要性。
● 反覆發作,可能會發生惡變。
● 假上皮瘤樣增生多為良性病變,一般預后良好。
● 早發現、早治療、早診斷是預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