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殼精
蚌殼精
蚌殼精是流行湖北省東部地區的一種民間舞蹈。蚌殼精舞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化妝得十分美麗,躲在用竹篾紮成的蚌殼內。蚌殼用彩紙(或綵綢)糊成。男的肩背魚簍、手拿魚網,一心想得到躲在蚌殼內的女人。男女雙方在歡快的鑼鼓聲中,變換著舞姿,進行著迷人的表演。其中仙桃民間的沔陽蚌鼓精形成於清嘉慶年間。
蚌殼精
“蚌殼精”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背上背兩張能開合的大“蚌殼”,男的扮成漁夫,戴無頂草帽、穿草鞋、腰掛魚簍。表演中,漁夫要網住蚌殼精,蚌殼精卻戲耍漁夫。漁夫的表演幽默詼諧,基本動作有“撒網”、“拉網”、“摸蚌”、“踩水”等。動作具有戲曲特點。蚌殼精的表演優美、含蓄,基本動作有“交叉步”、“走步”、“磨殼”、“夾殼”等,動作舒展流暢,步法輕盈;兩人的配合動作有“夾頭”、“夾臀”、“並殼”、“過蚌”、“滾毛”等。用打擊樂伴奏。在荊州全市都有流傳。
“蚌殼精”是深受群眾喜愛的項目。其實,應送它一個雅稱,當是“雙人蚌舞”。它以啞劇、舞蹈式的表演,敘述了一項短小而又美麗動人的故事:一漁家少年下湖捕魚,不料巧遇一隻碩大的蚌,春和景明,陽光燦爛,那隻碩大的蚌向 和煦的陽光,蚌扇一開一合,愜意極了。漁家少年悄悄近前,喲,好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少年決心逮住精靈,把姑娘背回家去。蚌殼精發覺這位捕魚少年並非惡意,便故意與少年鬥趣逗樂。最後,還是少年巧於周旋,將蚌姑娘背回去了。
湖北的民族文藝形式都有其歷史背景、文化土壤,以玩蚌殼精為例,雖是不起眼有一枝藝苑小花,我們從荊楚文化中仍能找到其根源。上古時代,西湖乃荊楚之屬。“洞庭湖有巨蚌如舟,深夜帆展一亮,往來煙波間,吞吐明珠,與月爭輝。漁者百計取之,卒莫能得。”(見王象之(宋)《輿地紀勝》)這自然是一則傳說,湖北的玩蚌殼精,則是以藝術形式對傳說進行的演繹。湖北地處古今江漢文化帶,既有平源沃野之地望,更有河流湖泊之鐘靈,我們說湖北的列蚌殼精也源於荊楚文化,決不是奪理強詞。
湖北的玩蚌殼精,由一對男女青年擔任表演。姑娘身著較為緊身的紅色絲綢綵衣,頭飾綴以小花,並不濃施粉黛,以體現天然玉姿,純樸姣好。背負蚌殼,外殼為深、淺相間的綠色,酷似蚌殼紋帶,內殼為黃色,左右各鑲一面不大的圓鏡,蚌殼開合起來,迎著光亮,熠熠生輝,頗具神話韻味。蚌殼何以能開合自如呢?原來殼內側各置一小件供姑娘手握操作,內殼脊背處另有彩帶繫於姑娘身上。從外殼處探出篾制的彩色枝條,並綴上經櫻花,蚌殼閉合起來,便“難識”姑娘真面目的。
玩蚌殼精,是男角、女角供助形體動作的戲曲武功的表演完成的。特別是扮演漁家少年的男角,從他一出場,發現一隻大的蚌,到背上姑娘表演結束,要用上“前滾翻”、“后滾翻”、“掃堂”、“倒立”、“蹦地”等一系列戲曲武功。少年不留神,他的頭被蚌殼自頸部牢牢夾住了,蚌殼精在鑼鼓聲中,夾住少年時進時退。正當少年反向用力時,蚌殼忽地張開來,少年好一個后滾翻,表現“脫險”了。誰知,少年又不留神,被蚌姑娘夾住了屁股,他拚命地想脫身,在與蚌姑娘的進退之中,再次被蚌姑娘戲弄了,蚌殼猛地一開,少年好一個前滾翻,既是脫險,又是勝利。
少年和姑娘相互逗趣,蚌殼扇動,姑娘秋波頻傳,滿目含情,少年則用“矮子步”、“蹦地”等武功,與姑娘相呼應,表現自己對姑娘的愛慕。“蹦地”,少年以身軀貼近地面,又臂曲肘以掌著地,雙腳併攏以腳尖構成支撐,以內功一蹦一蹦地橫向水平移動。此時,少年面向姑娘還要作出種種表情來,這種功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湖北的玩蚌殼精,以其神話色彩,活潑、詼諧、歡快的藝術風格,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藝形式之一。不過,在玩法上逐步走向大眾化、簡單化、傳統化的玩法則不多見了。
蚌殼精舞的由來有一段十分美麗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排湖岸邊有個名叫水生的年輕漁民,自幼父母雙亡,家中只有他一個人,每天在湖裡捕魚,孤苦度日。有一天,水生在湖裡捕魚,捕到了一隻大蚌,殼面堅實光亮,殼內有無數的珍珠,實屬罕見。他如果把珍珠拿上街去賣掉,就可以擺脫貧困,成為富翁了,但他沒有這麼做。他想:這隻蚌長這大不容易,何況殼內還有無數的珍珠,於是,就把這隻大蚌又放回湖心裡去了。天快黑時,他回到家裡,只見桌上擺著香噴噴的菜肴,鍋里蓋著勢騰騰的白飯,感到非常詫異。這飯菜是誰做的呢?他向左鄰右舍打聽,都說不知道。這時他的肚子餓極了,只好吃了再說。因菜好飯好,這餐飯吃得美滋滋的。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下湖捕魚去了。中午回來時,飯菜照樣做好了,而且把家裡也打掃得乾乾淨淨;昨天換下來的衣服也洗了,晾在外面。這使他更是疑惑不解。
第三天,他不去捕魚了,躲在屋裡,想看個究竟,把這謎底揭開。快到做午飯的時候,只見一個姑娘飄然而至。這姑娘年近二十,長得細眉大眼,粉面桃腮,就像是畫上跳下來的美人。只見她先打掃屋裡,再洗衣服,然後做飯,一切都做得既快且好,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能幹的姑娘。他想上前去問問姑娘為什麼幫他這樣做,可是剛走兩步,姑娘一閃身就走了,追也追不上,喊也不應聲。一連幾天,天天如此。
後來,水生下決心要把這個姑娘的行蹤搞清楚,他再也不躲在屋裡了,就躲在屋外面,待姑娘從屋裡出來時,就偷偷跟在姑娘後面,看她往哪裡去。這一著很生效。只見那個姑娘在屋裡做完事後出來,向湖邊蒿草叢中走去,一眨眼就鑽進了一隻大蚌殼裡,潛入湖中去了。這時,他心裡全明白了。
次日,那姑娘到他家裡去了,水生就趕忙跑到蒿草叢中,把蚌殼藏到了另一個地方。過了一會,那姑娘來了,找不到蚌殼,大驚失色。
水生笑嘻地走來對那姑娘說:“蚌殼我藏著了,你答覆我兩個問題后,我一定還給您。”
姑娘轉驚為喜,說:“你要我答覆什麼問題?儘管說。”
“你為什麼幫我做飯、洗衣、打掃屋裡?”
“因為你把我捕獲后,沒有殘害我,又將我放回湖裡。我為了感謝你的恩德,所以就這樣做。”
“你準備替我做多長時間?”。
“如果不嫌棄,我願意做一輩子。”
水生聽了,非常高興。他把姑娘打量了一眼,大膽地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結為夫妻吧。”
姑娘滿面含羞,兩頰緋紅地點了點頭。水生樂不可支地牽起姑娘的手,朝家裡跑去。
他倆成婚後,雙雙下湖捕魚,有說有笑,形影不離,生活過得非常幸福。四鄉五里的人都很羨慕他倆。
後來,人們在他倆生活原型的基礎上,編了一個富有水鄉特色的民間舞蹈——蚌殼精舞,四處表演,深受人們喜愛。
蚌殼精舞問世以後,很快就在城鄉普及了,並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只要是喜慶日子,特別是春節期間,都少不了要表演蚌殼精舞(亦稱“玩蚌殼精”)。蚌殼精舞就這樣世世代代地流傳下來。
仙桃是蚌殼精舞的發源地,對蚌殼製作,人物化妝、音樂演奏、舞姿設計,都有獨到之處,受到人們稱讚。1953年3月,彭場鎮蚌殼精舞參加湖北省民間藝術匯演,榮獲節目一等獎,演員歐芹生、彭菊珍榮獲表演一等獎。當年3月2日的《湖北日報》作了專題報道。1955年11月21日至25日,湖北蚌殼精舞再次參加湖北省群眾業餘戲劇、音樂、舞蹈彙報演出大會,大會會刊登載了蚌殼精舞的全部劇照,演員獲得了優秀表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