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堪
張堪
張堪,字君游,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南陽郡豪門大族。張堪很早就成為孤兒,張堪把父親留下的數百萬家產讓給堂侄。16歲時,張堪來到長安受業學習。張堪的品行超群,諸儒都稱張堪為“聖童”。
公元39年到46年期間,張堪拜漁陽太守。張堪是個文武全才,在軍事上,打得北部匈奴不敢南犯,經濟上創造性的落實了光武帝劉秀的休養生息的國策,出現了史學家稱為的“漁陽惠政”。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我國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就是張堪的孫子。
張堪出身於南陽豪門大族,很早便成為孤兒,張堪把父親留下的數百萬家產讓給堂侄。張堪十六歲時,來到長安受業學習。張堪的品行超群,諸儒都稱張堪為“聖童”。光武帝劉秀還是一介布衣的時候,看到張堪品行兼優,常常誇獎張堪。
劉秀登基稱帝后,中郎將來歙舉薦張堪,劉秀便征拜張堪擔任郎中。經過三次調遷后,升任謁者。劉秀派張堪轉運積聚的布帛,並率領騎兵七千,前往協助大司馬吳漢征伐公孫述。在半道上又追任為蜀郡太守。當時吳漢的部隊只剩下七天的軍糧,因此暗地準備船隻打算退兵。張堪聽說后,趕緊拜見吳漢。張堪對吳漢說:“公孫述必敗,不應在這個時候退兵。”吳漢採納張堪的意見,於是故意示弱以引誘敵。公孫述果然中計,率兵出城追擊,而被斬首。成都被攻佔后,張堪首先派兵佔據城池,然後清查倉庫,收其珍寶,並將它逐件記錄,上報朝廷,沒有半點遺漏。張堪還慰問、安撫成都的吏民,使蜀地的吏民十分高興。張堪在蜀郡擔任太守前後兩年,劉秀再次調任張堪為騎都尉。
後來,張堪率領驃騎將軍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擊敗匈奴,被任命為漁陽太守。在任期間,張堪率領軍隊追捕奸險狡猾的人,功勞賞罰非常分明,官吏百姓都願意追隨張堪,為張堪所用。有一次,匈奴一萬騎兵入侵漁陽,張堪率領數千騎兵飛奔出擊。最後大敗敵軍,邊界地區得以安寧太平。緊接著張堪在狐奴縣開闢稻田八千多頃,鼓勵百姓進行耕種,從而使百姓逐漸殷實富有。百姓編成歌謠唱道:“桑樹茂盛無旁枝,麥結雙穗豐收時。張君治理郡中事,其樂融融不可支。”張堪在漁陽任職八年,匈奴不敢進犯邊塞。
劉秀曾召見各州郡主管考核官員的官吏,詢問各地的風土人情及其前後守令賢能與否。蜀郡的計吏樊顯進言道:“漁陽太守張堪昔日在蜀郡時,心地仁慈,愛護部下,張堪的威名足可以討伐奸賊。在以前擊敗公孫述的時候,珍寶堆積如山,張堪掌握的財富,足可以使子孫享受十代。而張堪解職還都時,乘坐的只是一輛斷轅的破車,車上只有布被包袱而已。”劉秀聽后,嘆息好久,任命樊顯為魚復縣長吏。正準備徵召張堪,張堪不幸病逝。劉秀為張堪深深地哀悼、嘆息,頒發詔書,褒揚張堪的功績,並賞賜布帛一百匹。
張堪擔任漁陽太守期間,在郡中狐奴縣境內開墾稻田,教會百姓種植水稻,百姓因此而殷富。童謠唱道:“桑樹多齊整,麥苗雙穗生,張太守來當政,老百姓樂騰騰。”張堪在任八年,匈奴不敢來侵犯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