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菌性股骨頭壞死

無菌性股骨頭壞死

無菌性股骨頭壞死又稱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種由於骨內循環障礙,骨細胞死亡,進而出現骨結構和力學功能的改變,引起股骨頭塌陷、髖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的疾病。股骨頭壞死病程進展快,多數患者發病後2年左右便發生股骨頭塌陷,因此股骨頭壞死致殘率較高,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病因


股骨頭缺血壞死的確切病因,仍在探索中。創傷、局部放射治療后以及減壓病是幾種較少的,較為明確的直接致病原因。在我國,最常見的危險因素是酗酒和接受激素治療后。

臨床表現


1.癥狀(1)疼痛 早期癥狀是腹股溝區或臀部深方疼痛。某些患者的首發疼痛部位不在髖部,僅表現為大腿前方或膝關節的疼痛而容易漏診。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疼痛呈進行性加重。(2)跛行 早期患者由於股骨頭內壓增高、髖關節內壓增高和缺血而產生疼痛,出現間歇性跛行,休息后減輕。晚期,由於股骨頭塌陷,骨性關節炎可有持續性跛行。2.體征腹股溝區壓痛,大轉子叩痛,局部深壓痛,內收肌止點壓痛,部分患者軸向叩擊痛,可有股四頭肌及臀大肌萎縮,早期“4”字試驗陽性。早期髖關節活動正常或輕微受限,特別是內旋活動障礙是重要體征。後期髖關節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3.分期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有多種方法,臨床廣泛應用的是ARCO分期:(1)0期 正常。(2)1期 X線片和CT正常,骨掃描和/或MRI異常。(3)2期 骨硬化,溶解。(4)3期 局灶性骨疏鬆,半月征或關節扁平。 (5)4期 骨關節炎,髖臼改變,關節損毀。

檢查


實驗室檢查無異常。X線片對早期股骨頭壞死診斷意義不大,但它能夠鑒別其他原因引起的髖關節病變。MRI是目前股骨頭壞死早期的最準確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診斷


結合臨床表現及檢查進行診斷。

鑒別診斷


該病應與髖關節骨關節病、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扁平髖等相鑒別。

治療


1.非手術治療對於早期病變,股骨頭尚未塌陷,可採取保守治療,包括避免負重、藥物治療、高頻磁場治療以及體外震波治療等。2.手術治療保留股骨頭相關手術包括髓芯減壓術、帶血管蒂植骨術、不帶血管蒂植骨術、股骨近端截骨術等。 3.人工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