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壞死

月骨壞死

月骨壞死是一種以月骨硬化、塌陷及創傷性關節炎為主要特徵的骨科疾病。月骨壞死好發年齡為20~45歲。男性多發,男女比例約為2:1。病變絕大多數累及利手側,且體力勞動者好發此病。月骨壞死的主要病因是各種原因引起的月骨血運障礙所致的缺血性壞死。月骨壞死主要表現為腕背部疼痛、腫脹、局限性壓痛,患手握力減低和腕關節活動度受限,並嚴重危及腕關節的穩定和功能。月骨壞死的治療原則是是減輕月骨應力和改善月骨的血運,骨發生壞死吸收、腕關節不穩定的應積極進行相關手術治療。月骨壞死治療的效果與該病的正確分期有關。

就診科室


● 骨科、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月骨壞死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普遍認為是創傷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月骨反覆地創傷或應力壓迫合併月骨的壓縮性骨折會造成月骨內部的血運障礙,並最終導致月骨壞死的發生。
● 月骨原始血供狀況不佳。
● 患者年齡為20~45歲。
● 對於使用腕關節要求較高的手工業工人。
● 風鋸、振蕩器操縱者。
● 一些疾病,如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鐮狀紅細胞貧血、高凝血症、動脈灌流減少和腦癱等。

癥狀


● 月骨壞死一般緩慢起病,腕關節脹痛、乏力,活動時加重,休息后緩解。隨疼痛加重,腕部漸腫脹、活動受限而無法堅持原工作。
● 腕部活動頻繁者,尤其是某些手工業工人,風鋸、振蕩器操縱者對腕關節衝擊較大者。
● 早期常因體檢發現,掌腕部有明顯壓痛,叩擊第3掌骨頭時,掌腕部疼痛。腕關節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向手背方向彎曲最明顯。

檢查


● 確診月骨壞死需要通過影像學及組織病理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本病起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常因體檢或者醫生體格檢查時發現,表現為腕關節脹痛、患手乏力,活動時加重,休息后緩解。腕關節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背伸最明顯。
● 月骨區壓痛是醫生考慮本病的首要條件。

影像學檢查

● X線、CT、核素掃描或磁共振檢查等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月骨壞死的主要手段,有利於病情的準確分期,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供方向。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鏡檢見壞死骨的存在,可以診斷本病,也用於證實早期的患者月骨中活骨的存在,給治療提供方向。

診斷


● 醫生診斷月骨壞死,主要是結合其腕關節反覆外傷的病史、體征和多種影像學檢查結果,確立診斷。
● 腕部活動頻繁者,尤其是某些手工業工人、礦井內的風鑽工人或石材打磨工人等平素對腕關節衝擊較大者。
● 腕部疼痛、腫脹及活動受限和月骨區壓痛的臨床癥狀。
● 腕關節核素掃描或磁共振檢查,提示月骨壞死。
● 組織病理學檢見月骨壞死組織。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腕部疼痛、腫脹和壓痛等癥狀,容易與月骨壞死混淆,這些疾病有腱鞘囊腫、腕舟骨壞死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月骨壞死的治療原則是總體原則是減輕月骨應力和改善月骨的血運情況,骨發生壞死吸收、腕關節不穩定的應積極進行相關手術治療。
● 早期可將腕關節固定在背伸20~30°位。固定期間定期行X線平片或核素骨顯像檢查,直到月骨形態和血供恢復為止,通常需1年左右。
● 月骨已完全壞死、變形者,可行月骨切除,缺損處用肌腱或其他組織填充,也可採用人工假體植入。

危害


● 腕關節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患手乏力等癥狀影響工作及生活。
● 月骨的完全壞死需要手術摘除月骨。

預后


● 月骨壞死的治療與該病的正確分期相關。
● I期使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是首選治療方法,部分患者可通過固定使得癥狀得到改善;若繼續發展為II期,則考慮行皮瓣移植、動脈植入等方法恢復血供,或外固定術及關節融合等方法,均可控制病情發展。
● 青壯年的月骨壞死,其預后與病變的嚴重程度直接相關,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喪失一定的功能。
● 老年的骨質疏鬆等,致使其治療效果需與全身的整體治療情況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預防


● 盡量避免腕部頻繁活動、衝擊震動的工作。
● 做好腕部的防護工作。
● 定期體檢,及時就醫以便儘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