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學院
普通公辦本科院校
湖南工學院(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於湖南衡陽,是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由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和湖南大學衡陽分校合併升格的省屬公辦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3月湖南工業科技職工大學整體併入,2011年湖南工學院成為全國百所“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2018年,成為湖南省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
截至2020年12月,學校佔地1400畝,校舍建築面積56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15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57萬餘冊;設有12個二級教學院部、45個本科專業;擁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3個,省特色專業和重點資助建設專業4個;教職工1288餘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全日制在校學生19009餘人。

校園景色
1978年10月,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成立,受衡陽市人民政府、湖南省建材工業局、湖南省教育廳領導。
2003年7月,學校在衡陽市珠暉區酃湖鄉建新校區。
2003年12月18日,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與湖南大學衡陽分校正式合併,籌建湖南工學院。會議成立湖南工學院(籌)院務委員會。
2003年12月25日,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與湖南大學衡陽分校合併,籌建湖南工學院。學院分三個校區,湖南建材高等專科學校為湖南工學院(籌)南校區,湖南大學衡陽分校為湖南工學院(籌)西校區,酃湖校區。
2004年11月,順利通過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的升本評估,湖南省政府向教育部致函,請求組建湖南工學院。
2004年12月20日,湖南工學院(籌)酃湖校區建設工程開工。
2005年10月,湖南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被確定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2006年8月,學院主校區從南校區搬遷至酃湖校區。
2007年,經教育部下文批准,成立湖南工學院。
2009年12月,湖南工業科技職工大學併入湖南工學院。
截至2018年4月,學校下設12個二級教學院部、40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院系 | 專業 | 學科 | 培養層次 | 招生科類 |
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 | 安全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工業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環境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物流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 | 複合材料與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應用化學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電子信息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機器人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通信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電氣類(中外合作辦學)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自動化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金屬材料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機械電子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汽車服務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軟體工程 | 理學 | 本科 | 理工 | |
網路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物聯網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建築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 | 土木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工程管理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工程造價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建築學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工業設計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產品設計 | 藝術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 管理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會計學 | 經濟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管理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物流管理 | 管理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酒店管理 | 經濟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金融工程 | 經濟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文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日語 | 文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商務英語 | 文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翻譯 | 文學 | 本科 | 文理兼招 | |
數理科學與能源工程學院 | 材料物理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應用統計學 | 工學 | 本科 | 理工 |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1052人,其中正高職稱73人(教授63人),副高職稱259人(副教授195 人),博士92人,碩士63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湖南省新世紀“ 1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各2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
稱號 | 獲得者 |
省級教學團隊(3個) | 安全工程本科專業教學團隊(張力)、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金瀟明)、電工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姚勝興) |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學。
•學生成績
截至2014年3月,學院學生在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和英語演講比賽中等競賽中獲獎150餘項,其中全國一等獎5項,二等獎12項,省級一等獎21項。
在第十三屆世界頂尖超級專業模特大賽(選拔賽)湖南賽區總決賽上,學院代表隊囊括了時裝組的冠、亞、季軍;在第三屆湖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湖南工學院參賽代表隊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在湖南省第八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決賽中,學校入圍決賽的八件作品全部獲獎:一等獎1件,二等獎2件,三等獎5件,總分進入全省十強。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有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3個,省特色專業和重點資助建設專業4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有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優秀實習教學基地11個。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安全工程
湖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工商管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湖南省“十二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安全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
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模具設計與製造實踐教學中心、電氣與控制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安全工程實踐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安全人機工程學
省級精品課程:Pro/ENGINEER三維設計、電路分析、安全人機工程學、工程製圖、工商企業經營與管理、高等數學、材料物理化學、會計學、機械製造工程訓練—金工實習等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湖南工學院-湖南韶峰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學校以校友會、基金會為平台,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為重點,分別與大亞灣核電站、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南方水泥、皇朝家私、泛華集團、千山藥機、華興工程、共創實業等企業進行合作共建實踐實訓基地,搭建實踐實訓課程平台。截至2018年4月,學校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
時間 | 事件 |
2009年7月6日 | 學院與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湖南省高校‘水泥新工藝’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被授予“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2010年5月14日 | 學院省級高校“水泥工業新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在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掛牌。 |
2010年5月18日 | 湖南工學院與湖南南方水泥集團簽訂了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
2011年10月12日 | 學院與中國石油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133所高校名列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
2011年10月19日 | 學院與韓國亞洲大學的簽訂合作協議。 |
截至2018年4月,學校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級科研平台5個,省級教育科學研究基地1個。
項目類型 | 平台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國家級科研平台(實驗室) | 汽車泵類零部件設計製造技術 | 崔曉利 |
省級科研平台 (實驗室) | 汽車零部件製造與績效提升技術湖南省應用基礎研究基地 | 崔曉利 |
輕量化汽車零部件設計製造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劉安民 | |
大型複雜人機系統人誤預警技術湖南省工程實驗室 | 張力 | |
湖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基地 | 陳世平 | |
校企聯合共建實驗科研基地 | 國家能源核電運營及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 | 張力 |
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水泥工業新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 |
“先進位造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 - | |
衡陽市 重點實驗室 | 光電信息檢測與處理重點實驗室 | 姚勝興 |
依託衡陽物流園區的智慧物流信息化服務平台的構建 | 任長安 | |
基於大數據和雲平台的衡陽市大學城創客空間建設 | 高為民 | |
基於分數階系統的混沌保密通信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 賈雅瓊 | |
金屬強韌化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建設 | 吳遠志 | |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成設計與輕量化技術 | 劉吉兆 | |
複雜工業系統人誤預防衡陽市重點實驗室 | 胡鴻 | |
微波光子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 洪俊 | |
衡陽市信息安全及其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 俞斌 | |
校級重點實驗室 | 綠色建築功能材料實驗室 | 胡漢祥 |
數字化工業系統人誤分析及其控制技術實驗室 | 廖可兵 | |
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 | 姚勝興 | |
高等教育服務理論與應用研究基地 | 劉俊學 |
2007年至2018年4月,全校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90項,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9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41篇,其中被SCI、EI、SSCI、ISTP收錄343篇。
2019年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目一覽表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所屬學院 | 項目負責人 | 項目來源 | 項目類別 |
1 | 梯度結構鎂合金板材組織控制及其性能優化 | 汽車研究院 | 吳遠志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優青 |
2 | 基於微觀組織演變的汽車用al-mg-si合金高應變速率衝擊變形機理及本構建模研究 | 汽車研究院 | 葉拓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3 | 基於石墨烯海綿-二氧化鈰基三維光催化材料的構築及性能研究 | 汽車研究院 | 黃建平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4 | 數字化核電廠人機界面管理任務對操縱員的影響分析與建模研究 | 安工學院 | 蔣建軍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5 | 甘薯品種間鎘積累差異的生物化學與分子機制 | 安工學院 | 黃白飛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6 | 礦工不良情緒傳播規律及對風險感知、行為決策的影響機理研究 | 安工學院 | 李廣利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7 | nramp5對蕹菜鎘積累品種間差異的影響 | 安工學院 | 黃櫻櫻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8 | 兩親性磁性固體酸的製備及其pickering界面催化機理研究 | 材化學院 | 羅建新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9 | 高效綠色催化環己胺氧化製備環己酮肟的研究 | 材化學院 | 劉水林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10 | 有機功能化殼聚糖對含重金屬離子廢水的處理研究 | 材化學院 | 李愛陽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省市聯合基金 |
11 | 智能交通系統圖像去霧識別和全光傳輸的研究 | 電信學院 | 張松華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省市聯合基金 |
12 | 含超聲波氣體監測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在煤礦安全中的應用研究 | 電信學院 | 賈雅瓊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省市聯合基金 |
13 | 微鈮高鉬熱作模具鋼強韌化機理及其應用研究 | 機械學院 | 李天生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省市聯合基金 |
14 | 群智能螢火蟲優化演演算法及其在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中的應用研究 | 計信學院 | 任長安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15 | 正則化方法在生物信息處理中關鍵技術研究 | 計信學院 | 黎昂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16 | 鄉村振興視域下湖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多元動力系統研究 | 計信學院 | 陳政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17 | 海洋環境下玄武岩纖維增強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及壽命預測研究 | 建工學院 | 郭范波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18 |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公司融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 | 經管學院 | 劉曉英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19 | 網路輿情對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影響:機制、路徑與控制 | 經管學院 | 劉悅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青年 |
20 | 超冷玻色原子在周期驅動無序光晶格中的動力學及其調控 | 數能學院 | 周政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21 | 不確定非線性時滯系統魯棒自適應跟蹤控制 | 數能學院 | 孫剛 | 湖南省自科基金委 | 面上 |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4月,圖書館紙質藏書135萬餘冊。截至2015年11月,學校館藏紙質書刊文獻124萬餘冊,電子圖書310萬餘冊,中外文期刊990種,中外文報紙120餘種。藏書種類以工為主。
● 學術期刊
《湖南工學院學報》是由湖南工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2002年,季刊,大16開本,季末出刊。主要內容是刊登安全、化工、建築、材料、機械、自動化、電子、信息、經濟、管理、基礎理論、社會科學及高等教育教學類的反映本院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新方法。主要欄目設有“安全與化工”“建築與材料”“機械與自動化”“電子與信息”“經濟與管理”“基礎理論”“社會科學”“教育教學”8個欄目。
校訓
勤學、務實、圓融、卓越
“勤學”,就是指勤奮學習,精益求精,學會“學習”;
“務實”,就是指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學會“做事”;
“圓融”,就是指包容他人,溝通協作,學會“交流”;
“卓越”,就是指自強不息,追求一流,學會“拼搏”。
校訓釋義
湖南工學院秉承“勤學、務實、圓融、卓越”的校訓,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以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重點,以校企合作與國際合作、服務社會與服務地方為突破口,堅持走“改革創新、強化基礎、辦出特色、科學發展”之路,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質量著稱的高水平工科應用型大學。
校徽

學校圖片

湖南工學院
校徽整體圖案採用國際通用的圓筒構圖,它與造型方正規矩的主圖案互為表裡,相得益彰,體現出天圓地方的東方哲學。整體圖形猶如一枚印章,象徵著湖南工學院對時代和社會的莊嚴承諾。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宋克慧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曹執令 |
黨委副書記 | 張平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劉升學、劉龍昌、黃紅衛、何建雄 |
副院長 | 柳星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張治春 |
黨委委員 | 袁勤 |
姓名 | 簡介 |
王勇 | 1982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
唐林卡 | 1982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所十四所主任、研究員。 |
劉安民 | 1982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機械製造及控制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湖南工學院現代製造技術研究所所長。 |
羅京明 | 1984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香港雪琪飾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張強 | 1984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武漢明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
鄒偉生 | 1986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湖南大學教授、博士后。 |
鄒海鷗 | 1989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工業分析專業,深圳市蕾諾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
潘向東 | 1996年畢業於湖南工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湖南大學國家“985”特聘專家,中央電視台財經評論員。 |
李堅 | 畢業於1999年,現為華強集團方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駐美國紐約分公司技術部經理。 |
劉海 | 畢業於2004年現為集藝圖形設計工作室老闆,同時兼福湘木業有限公司華中區域經理。 |
截至2014年3月,學院先後獲得“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湖南省高校優秀教務處”、“湖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湖南省文明高校”和“湖南省黨建工作先進高校”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