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癲癇

局灶性癲癇

局灶性癲癇是大腦皮質局部病灶引起局限在某部位的發作,致病灶與神經元發育異常、變性或腫瘤等結構異常的腦區相關,意識通常保持清醒,可發展為大發作。具體病因並不完全清楚,可能與內分泌、睡眠、遺傳因素、年齡相關。其發病機制仍不清楚。臨床可表現為一側口角或手指、足趾出現的感覺異常,也可表現上述部位的不自主抽動。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頻繁發作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心理負擔,經治療可控制發作,部分可切除病灶獲得痊癒。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病因


● 局灶性癲癇的發病原因主要有:
● 腦血管疾病
● 顱內腫瘤
● 神經系統變性病
● 腦外傷
● 藥物和毒物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癥狀


● 身體感覺異常,如針刺感、溫熱感、觸電感或肢體缺失感,眼前出現閃光、複雜圖像或局部視野缺損等,可有幻聽覺、嗅覺發作、味覺發作、眩暈發作。
● 輕度不明顯的肌肉抽動或重度大量受累肌肉劇烈抽動,甚至整個偏身陣攣發作,可演變為全身性大發作。

檢查


● 需行實驗室檢查、腦電圖、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 實驗室檢查
● ● 血、尿、便,血糖、電解質等。
● 腦電圖
● ● 腦電圖,特徵性波形有助於癲癇的診斷。
● 腦脊液檢查
● ● 顱內腫瘤可有顱壓增高、腦脊液蛋白增高。
● 影像學檢查
● ● CT和核磁可了解腦實質內結構異常。有癲癇提供病因診斷。

診斷


● 醫生根據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結合神經系統相關檢查診斷本病。
● 臨床表現
● ● 一側口角或手指、足趾出現的感覺異常或不自主抽動。
● 腦電圖檢查
● ● 特性性波形,棘波、尖波,有助於癲癇診斷。
● 影像學檢查
● ● 腦實質內結構異常,為癲癇提供病因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出血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出現身體感覺、運動異常,應及時就醫。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輔助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局灶性癲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卡馬西平、奧卡西平、丙戊酸鈉等,可單葯或者聯合用藥。
● 遵醫囑用藥。藥物治療過程中不能隨意增減藥量,更不能隨意停葯,以免病情加重。

手術治療

● 切除病灶,有可能治癒疾病。

危害


● 可發展為全面性癲癇發作,影響正常腦功能,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同時影響患者心理健康。

預后


● 部分經手術治療或感染所致者經手術、抗感染治療后可痊癒,無明確病因或不能根除病因者,藥物治療可控制發作。

預防


● 預防感染,出現癥狀及時就醫並完善頭顱影像學檢查。
● 避免顱腦外傷。
● 藥物使用應慎重,特別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藥物,應遵醫囑使用。
● 積極控制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