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張街道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下轄街道
蜜蜂張街道位於鄭州市區中部,有中原東路、和平路、西中和路、太和路、馬砦街、康復路等街路。
,街辦駐蜜蜂街號。
,街辦遷蜜蜂街號。
,蜜蜂街轄蜜蜂南、蜜蜂北、劉樓南、劉樓北、房、房、房、、南、砦、、南村、村、、局院、社區。
2001年3月,隴海鄉管屬的蜜蜂張社區、馬砦社區劃歸蜜蜂張街道。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下轄蜜蜂張街南、西工房、京廣北路、和平新村、馬砦5個社區,設有37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蜜蜂張街道下轄5個社區:蜜蜂張南社區、西工房社區、馬砦社區、京廣北路社區、和平新村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蜜蜂張南社區蜜蜂張街120號。
明朝初期是一片沙荒地,生長著很多野棗樹,每年春天,棗花盛開,香氣襲人。後來有劉、王、楊三姓共8戶人家從外地遷來居住,他們在這裡開荒種地,聚成群落,形成一個小的自然村,俗稱“老八家”,由於這裡靠近鄭州市區,村民就以種菜.賣菜為生。
清朝末期,身懷養蜂絕技的張廣德從開封輾轉來到“老八家”處,他看到這裡棗林成片,很適宜養蜂,就在這裡安營紮寨,飼養蜜蜂。由於張廣德養蜜蜂很有名氣,人們又送他綽號“蜜蜂張”,後來其他村民看到張廣德養蜂有利可圖,也紛紛向張廣德學習養蜂技術,使這個不大的村莊成為較有名氣的養蜂專業村。數年後人們就稱原來的“老八家”為蜜蜂庄。張廣德除飼養蜜蜂外還種有大片桃樹,平時待莊裡人親熱,逢年過節還給莊裡人送禮物,再加上張家辦事公道,為人和氣,很受人尊敬。因“庄”與“張”又是近音,人們就逐漸將“蜜蜂庄”改為“蜜蜂張”,由此人名就逐漸演變為地名。
1951年,成立鄭州市第三區蜜蜂張街政府。
1955年,蜜蜂張街政府改為蜜蜂張街道。
1959年3月17日,劃歸二七區。
● 位置境域
蜜蜂張街道地處二七區東北部,東起鐵路京廣線與銘功路街道、一馬路街道相鄰,南與福華街街道接壤,西與建中街街道毗鄰,北接五里堡街道,東西最大距離0.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1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總人口26826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9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973人,佔48.4%;女性13853人,佔51.6%;14歲以下3385人,佔12.6%;15—64歲15420人,佔57.4%;65歲以上8021人,佔30%;以漢族為主,達26692人,佔99.5%;有回、滿、藏、土家、蒙古5個少數民族,共134人,佔0.5%;超過10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1個民族,達12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5.5%。2011年,蜜蜂張街道人口出生率5.7‰,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1.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7319人。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有286家納稅戶,共完成國稅、地稅、省直、市直屬、涉外地稅徵收數4710萬元,其中地稅1623萬元,國稅744萬元,省直地稅26萬元,市直屬地稅2301萬元,涉外地稅1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元。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有服務單位148家、批發零售業單位5家、交通運輸業單位6家。2011年,蜜蜂張街道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6.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億元。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50人,專職教師57人;主要小學有區屬京廣路小學,在校生900人,專職教師58人;主要中學有鄭州市第106中學,在校生3000人,專職教師213人。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有文化站2個,社區(村)文化中心2個;社區圖書室3個,藏書4100冊;有舞蹈、秧歌、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4個。
截至2011年末,蜜蜂張街道主要公辦醫療機構有一個——社區醫療服務站,該服務站佔地80多平方米,有3名醫生,3名護士,1個觀察床位,20個輸液位;民辦醫院有中美合資鄭州民生兒鼻喉醫院(三級專科)、鄭州和諧醫院(一級腫瘤專科)。
2011年,蜜蜂張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74戶,人數573人,支出169.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人;有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5個。2011年,蜜蜂張街道新增就業610人,有23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9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全年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56人。
蜜蜂張街道
蜜蜂張街道與鄭州火車站西廣場接壤,是地鐵十號線的起點,地鐵1號線連接點;有京廣路、中原路兩條主幹道在境內交匯;有中原東路、和平路、西中和路、太和路、馬砦街、康復路等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