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宗

路德宗

路德宗(Lutheranism)是以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團體統稱,因其教義核心為“因信稱義”,故又稱信義宗,它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物,由馬丁·路德於1529年創立於德國,這一新宗派的建立,標誌著基督新教的誕生。目前信徒主要分佈在北歐五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德國和美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共有427個獨立的教會團體,信徒約6840萬人。

目錄

正文


一、綜述
路德宗(Lutheranism)是以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團體統稱,因其教義核心為“因信稱義”,故又稱信義宗,它是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產物,由馬丁·路德於1529年創立於德國,這一新宗派的建立,標誌著基督新教的誕生。目前信徒主要分佈在北歐五國(丹麥、挪威、瑞典、芬蘭、冰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德國和美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共有427個獨立的教會團體,信徒約6840萬人。
二、信仰依據
1583年編成的《協同書》(the Book of Concord),包括三大新經《尼西亞信經》《使徒信經》《亞大納西信經》,馬丁·路德的《教義問答》《施馬爾卡爾德信條》,梅蘭希頓(Melanchthon)的《奧格斯堡信綱》等。
三、主要觀點
路德宗大體上認為:
(一)“因信稱義”,主張人們唯有對基督的真正信仰,才能成為義人,即無罪的、得救的、高尚的、得永生之人,憑遵守律法、道德戒律和外在善功並不能得救。人只有具備了純正的信仰才能成為真正的基督徒,外在的善功只是純正信仰的必然結果。
(二)強調聖經的最高權威,認為《聖經》是上帝的啟示,因而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和準則,一切教義、禮儀和制度均要與之保持一致。
(三)堅持“平信徒皆為祭司”,即每個基督徒在教會中均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都可以擔任神職,故不應有任何特權。
(四)從“因信稱義”的原則出發,不重視教會形式和體制統一,不同的教會制度如主教制、公理制或長老制,在不同的路德宗教會團體中均存在。在北歐該宗擁有國教地位。
(五)實行洗禮和聖餐兩項聖禮,突出佈道和唱聖歌,實行嬰兒受洗,認為聖餐禮是神聖的。
四、歷史發展
世界發展
路德宗在16世紀傳入北歐諸國和西歐部分地區,至18世紀中葉開始傳入北美。由於移民背景複雜,分散的路德宗教會始終沒有聯合起來。美國內戰更加劇了南北教會的對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路德宗教會才開始著手合併。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在西方列強大肆進行殖民擴張的同時,路德宗也逐漸傳播到亞、非、拉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二戰結束后,面臨著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教會團體分散和諸多新問題,路德宗強調加強團結、統一認識,積極開展傳教。為此,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1947年路德宗世界聯盟(LWF)成立於瑞典,標誌著路德宗在世界範圍內的聯合達到了新的階段。此後,該聯盟積極推動教會內外普世合一運動,關注社會與政治形勢的變化。該組織在1957年的尼阿波利斯大會上突出了“自由、團結、改革、服務”的主題、針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形勢,調整了路德宗的傳教方針,在傳教會議上提出三項任務,即對亞非拉新興的獨立教會從財政上予以扶持,從工作上給予協作,派人培養當地的神職人員,各國的路德宗教會團體也著手解決本國存在的問題並開展活動。
德國地區
二戰後,東德西德大部分路德宗教會最初是統一的,均參加了“福音教會”,有著共同的領導機構,協同開展活動,因而教會成為冷戰時期聯結兩個德國的特殊紐帶,這就決定了德國路德宗教會始終十分注意東西方關係的切身政治問題。各教會對待國家政治的態度雖存在分歧,但其基本立場是,一方面承認兩個德國政府都是由上帝建立的,基督徒應服從國家政權,另一方面又主張有條件地承認政府的行為和措施。1968年後,東西德路德宗教會基本上斷絕了共同開展活動的關係。對於德國重新統一,路德宗教會一貫予以擁護。它還主張東西方應和平共處,停止發展核武器和實現裁軍,但也有的教會認為核武器作為防禦手段有其正義性。西德路德宗也曾針對該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貧富不均現象,提出公正分配生產資料和財富的主張。
北歐地區
瑞典、挪威和丹麥的路德宗教會擁有國教的地位,教會在立法、財政等方面受議會和政府的制約。其神學立場較保守、少變。但是,戰後教會內外要求實現政教分離的呼聲日益高漲。1953年瑞典頒布法律,擴大公民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部分取消了對公共教育和政府公職的宗教信仰限制。同一時期,北歐教會內還出現了提高婦女地位的呼聲。1958年,瑞典議會通過法案,允許教會向婦女授聖職,1960年開始任命女牧師,但她們的許可權與作用仍受限制,教會內對此事也意見不一,直至1979年始正式確認在教會中男女一律平等。
美國地區
美國路德宗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經歷了一個持續發展的“復興”時期,教會及信徒數量有較大增長,教會團體也加快了聯合的步伐。1960年—1962年,一些分散的小教會團體分別合併為美國路德宗(American Lutheran Church)和全美路德會(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n)。較古老保守的美國密蘇里州路德會(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也開始轉變其僵硬態度,與其他路德宗教會和其他宗派開展對話,謀求合作。但由於基要派人士重新掌握了該會的領導權,致使路德宗內部的進一步聯合趨於停滯。
60年代中期,美國社會新思潮和社會運動不斷湧現,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及女權運動風起雲湧,路德宗的信徒增長率開始停滯,甚至出現降低的趨勢。前述三個主要教會團體於1965年組成禮儀改革專門委員會,力圖在保留福音傳統的同時,對禮儀進行一些適度的改革。與此同時,在理論上強調了關心社會現實問題的重要性,以改變其不關心社會政治問題的舊形象,但這些活動遭到教會內部保守勢力的反對。為吸收更多的信徒,還對傳統的福音傳道活動進行了反思,提出流動傳教、跨教會傳教等新方法,並且啟用青年擔任教會領導人,以利於吸收青年信徒。
7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路德宗人數減少幅度趨緩,但並未停止。因為這一時期五旬節派對路德宗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吸引了部分信徒的興趣,與此相聯繫,基要派勢力有所抬頭。這些變化引起了其他路德宗教會團體的反思,它們採取了更為積極和靈活的方式促進聯合。經過長期談判,美國路德宗(ALC)、全美路德宗(LCA)和福音路德教會聯盟(AELC)於1987年5月合併為美國福音信義會(The Evangelica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該會採用1978年完成的“路德宗禮儀書”(Lutheran Book of Worship),既保留了福音傳統又作了一些適應現實的改革。它在美國擁有540萬信徒。會刊《路德信友》(Lutheran)。此外各教會也十分注意討論墮胎等生命倫理學和同性戀道德問題。
亞非拉地區
亞非拉地區的路德宗教會團體,在不斷高漲的民族獨立運動推動下,加速了本色化運動進程。如拉美地區路德宗教會,於1965年7月在利馬召開第四次協商會議,會議強調本地區教會的自身團結,擺脫外來控制,爭取社會平等,擴大傳教等。
普世合一運動
70年代后,在路德宗世界聯盟的領導下,國際路德宗在普世教會運動、傳教和爭取社會正義與世界和平方面表現十分活躍。在普世教會運動中它倡導“和解的多樣性”(Reconciled diversity)即在承認和保護不同教派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對話,謀求聯合。以此為基礎,該聯盟及一些國家的路德宗教會與天主教、長老宗、衛斯理宗、安立甘宗、浸禮宗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對話,就神學和社會問題交換看法,發表了許多相關文件,這種對話有向基層教會發展的趨勢,除此之外,還力圖開展與世界其他宗教和意識形態,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對話。在傳教方面,路德宗世界聯盟極力呼籲其所屬教會大力推進福音傳教工作,鼓勵各國各地區及基層的教會自治自理;同時號召它們加強傳教工作的協調與合作。由於70、80年代路德宗在歐美的影響有所減退,而在亞非拉地區卻有所增加,因而它對第三世界更加重視。
1977年,路德宗第六屆大會在達累斯薩拉姆召開,這是該宗世界性大會首次在南半球國家舉行,反映了第三世界教會地位的上升,也說明第三世界國家教會開始形成一個力量。
1987年,中、南部非洲和美國的一批黑人神職人員和教徒創立了“黑人路德宗國際會議”(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Black Lutherans),對路德宗的神學合一運動和非洲傳統宗教等問題均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在社會問題上,路德宗大部分教會都採取了較為現實的態度和立場,主張本著“公正”的原則處理社會問題,反對戰爭和軍備競賽,要求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提倡“人權”,反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倡導維護生態環境;呼籲消除社會貧困。
1999年10月31日,路德宗世界聯盟和天主教雙方高級代表在德國奧格斯堡簽署《成義教理聯合聲明》。
2006年7月23日,路德宗世界聯盟、世界衛理公會協進會(World Methodist Council)及羅馬天主教在韓國舉行的世界衛理公會大會上,簽署了具歷史意義的有關“因信稱義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JDDJ)。此聲明表達了確認在“因信稱義”上的共識。
2009年1月19日,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舉行了傳統性的大公接見活動,會見了前來羅馬慶祝聖亨里克節日的路德派教會代表團。這項會晤是在第101屆促進基督信徒合一祈禱周的開端舉行的。
2010年12月16日上午,天主教教皇本篤十六世接見路德宗世界聯盟主席穆尼伯·尤南牧師及其代表團。
路德宗流傳已有460餘年的歷史。在基督新教各宗派中,它是最早建立的宗派;在神學理論上,對其他教派具有較大的影響;也是人數較多的宗派。其教會團體除少數持基要派觀點外,多數持福音派神學思想,並注意吸收某些新的神學觀點。它重視社會現實問題,注意在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和施加影響。
五、組織設置
路德宗世界聯盟(The 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或譯為“世界路德宗聯盟”、“世界信義會聯合會”。
美國福音信義會(The Evangelica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六、著名成員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家。
梅蘭希頓(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宗教改革家。
梅蘭克吞(P.Melanchton,1497—1560),德國教育家,創立拉丁中學。
斯圖漠(J.Sturm,1507—1589),德國教育家,創辦文法中學。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1782—1852),德國教育家,被譽為“幼兒教育之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著名巴洛克時期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