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軟實力
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城市軟實力,是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務、居民素質、形象傳播等非物質要素之上的城市社會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參與協調力等各種力量的總和,是城市社會經濟和諧、健康、跨越式發展的有力支持。城市軟實力為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現在各地越來越注重“軟實力”建設。
城市實力是一個綜合概念,既包括硬實力,也包括軟實力。所謂硬實力,是指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硬體設施等;所謂軟實力,是指文化水平、人文環境、體制機制等。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軟實力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與作用越來越突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對軟實力的重視很不夠,存在著重經濟建設、輕社會發展,重硬體建設、輕軟體配套的現象,結果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城市有了筋骨肉,卻缺乏精氣神。因此,有必要提高認識、創新觀念,在提升城市軟實力上多下功夫。
提升軟實力是在城市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內涵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人不僅有物質需求,需要“富口袋”;也有精神需求,需要“富腦袋”。要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既重硬實力,也重軟實力。
提升軟實力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不重視提升軟實力。軟實力中的文化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粘合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利於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也可以為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創造良好條件。
提升軟實力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客觀需要
軟實力和硬實力共同構成了城市競爭力,二者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硬實力是軟實力的載體和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靈魂和延伸。一個城市,只有擁有了強大的軟實力,才有發展的後勁。
同提升硬實力相比,提升軟實力更為艱巨
從實際情況看,提升城市軟實力,一應儘快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體系。考核軟實力雖然比較複雜,但只要思想重視、積極探索,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二應力戒浮躁、務求實效。提升軟實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不大容易在短期內出“顯績”,需要埋頭苦幹而不急功近利,注重點滴積累而不追求轟動效應。
中國現狀
由中國最具實力的專業調查公司根據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提供的測評體系進行。調查的內容涉及十大類、三十一小類、一百一十個指標(詳見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城市軟實力測評體系說明)。調查的方式採取材料審核、電話訪問、問卷調查、入戶走訪等方式進行。
“中國大陸最具軟實力城市”調查評選在上海揭曉,共有14個城市入選。根據調查評選結果,獲得“中國大陸最具軟實力城市”稱號的14個城市如下:直轄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非直轄市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蘇州、西安、長沙、青島、昆明、大連、武漢、南京。
“中國大陸最具軟實力城市”調查評選,由《瞭望東方周刊》聯合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工作委員會、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歷時近半年。調查涵蓋了城市的社會和諧力、文化號召力、科技創新力、政府執政力、形象傳播力、教育發展力等10項指標。這項調查活動在全國50個城市同時進行,採取專業公司入戶調查、材料申報、網路調查等三種方式進行。其中,入戶調查的對象超過10萬人,參加網路調查的人數則達到120萬人。
提升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家戰略。對城市軟實力的調查,也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的有力支撐。這是中國首次進行的大規模城市軟實力調查,通過軟實力資源要素的調研分析,理清了城市軟實力的發展脈絡和方向。
文化號召力:北京、上海、杭州、蘇州、成都、西安、南京、長沙、天津、紹興
城市凝聚力:蘇州、長沙、昆明、北京、成都、西安、海口、上海、泉州、杭州
形象傳播力:北京、上海、青島、蘇州、大連、杭州、成都、天津、廈門、長沙
政府執政力:昆明、成都、上海、杭州、北京、大連、青島、廈門、西安、南京
社會和諧力:青島、成都、北京、大連、杭州、昆明、海口、南京、西安、上海
教育發展力:北京、上海、西安、南京、長沙、成都、杭州、長春、大連、武漢
商務吸引力:成都、上海、北京、青島、杭州、西安、武漢、大連、天津、長沙
科技創新力:上海、北京、蘇州、天津、成都、南京、杭州、大連、重慶、青島
區域影響力:上海、北京、青島、西安、天津、成都、蘇州、長沙、杭州、武漢
信息推動力:上海、北京、蘇州、成都、東莞、重慶、杭州、天津、長沙、昆明
它不是高樓大廈,但卻讓鋼筋水泥融入了創造的激情、生活的溫情;它不是高速公路,但卻影響著一個城市奔跑的速度、品質、耐力和安全;它難以體現為指標、數據,但卻時時測算著一座城市的魅力、潛力、凝聚力
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中國城市軟實力調查研究課題組
如果說,美國學者約瑟夫·奈十幾年前提出“軟實力”概念時,人們還不太理解其要義的話,那麼在今天的中國,“軟實力”正成為國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和路徑。
中央高層將“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很多城市管理者也對此投注熱情。但很多城市在對軟實力概念和理論的理解和認識上,還存在不足,甚至出現了泛化及誤用。
如何在全面梳理軟實力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城市的相關要素現狀和實踐,對城市軟實力進行系統、深入的“中國式”探索,是本課題組的要旨;通過對中國城市軟實力的科學調查和全面評估,為城市軟實力建設提出對策,為城市決策者提供抓手,并力圖尋求我國軟實力建設的新突破,是本刊推出2009中國城市軟實力調查的初衷。
軟實力強大與否,體現為人心向背 中國的城市發展,已進入軟實力競爭時代。單靠粗放式的資源消耗、廉價勞動力換取硬實力發展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關注軟實力,建設軟實力,倚重軟實力。
“城市軟實力”基於“國家軟實力”,是反映城市在參與發展和競爭中,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務、人口素質、社會和諧、形象傳播等非物質要素之上的,體現為城市文化感召力、環境舒適力、城市凝聚力、科技創新力、區域影響力、參與協調力等的一種特殊力量。
硬實力是強制性的,而軟實力更偏重影響;硬實力以物質為標尺,軟實力則更注重精神性。軟實力是無形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軟實力有很多側面,但簡而言之,要檢驗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只需兩個問題---問問自己的市民,這座城市是否讓你引以為傲、不離不棄?問問外來的客人,這座城市是否讓你印象深刻,來了就不想走?可以說,軟實力強大與否,體現為人心向背。
從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而言,軟實力和硬實力的關係,更像是軟繩與硬柴的關係---繩子雖軟,卻能將硬柴緊緊捆在一起,形成合力;如果沒有這根軟繩,硬柴也只能零落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