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宇

上海大學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宇,上海大學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有機污染物毒性的分子機理的研究。

主要經歷


1983-1987:北京大學化學系,學士
1987-1990:北京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碩士
1990-1993:北京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博士
1993-1996: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后
1996-1998:以色列Weizmann科學研究所有機化學系,博士后
1999-2006:美國Wisconsin大學生物化學系和比較生物科學系,研究學者
2006-2008:美國Amherst College化學系,研究學者
2008至今:上海大學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

研究方向


1. 丁二烯毒性的分子機理研究
丁二烯是一個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用於合成塑料和橡膠。但它也存在於汽車尾氣、香煙煙霧、垃圾焚燒產生的煙霧中。因此,城市的空氣中存在著低濃度的丁二烯。丁二烯是一個致癌物,被美國環境保護署列為187個“Air Toxic”之一。它的毒性源於其代謝產物,主要有2-乙烯基環氧乙烷、雙環氧丁烷、3-丁烯-1,2-二醇和3,4-環氧-1,2-丁二醇。這些代謝產物能夠與DNA和蛋白質反應產生各種加成產物。我們將重點研究這些代謝產物與蛋白質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是怎樣擾動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過程的。
2.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毒性的分子機理研究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一類有機化合物的統稱。它們難於通過化學、生物和光解過程降解,因而在環境內長期存在和積累,並能通過食物鏈在生物組織中富集,進而對人的健康產生危害。POPs包括農藥和殺蟲劑(如滴滴涕和氯丹)、工業產品(主要指多氯聯苯)和工業污染物(主要是二惡英)。這些污染物一般被認為是通過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擾亂細胞內的生理過程而起作用的。我們將用各種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手段(特別是熒光技術)研究POPs對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過程的影響的分子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