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馬集鄉的結果 展開

馬集鄉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下轄鄉

馬集鄉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西部中心,距淮濱16公里處。西與新里、蘆集毗鄰,北與三空橋、固城接壤,東與台頭以烏龍港為界,南與鄧灣相連。面積70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52個村民組,總人口3.2萬。

該鎮資源豐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時間長,適合農作物生長。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過,馬包路、馬趙路、馬鄧路交匯於此,是全縣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

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次中心城鎮”。有發往上海、蕭山、深圳、信陽等大中城市客車,共有鄉鎮企業550家,從業人員2425人,年上繳利稅152萬元。

概況簡介


位於縣境中部偏西,距縣府18公里。面積68.4平方公里,人口2.9萬。信(陽)阜(陽)公路穿境。鄉鎮企業有建材、運輸、糧油加工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養殖豬、魚、鴨。.

歷史


淮濱縣轄鎮。1951年置區,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改鎮。

行政區劃


轄馬集、龍泉、項園、李圍孜、劉大園、魯圍孜、陳庄、徐樓、帥庄、郭集、洛庄、彭庄、趙莊、聞庄、方園15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馬集鎮廣大幹部群眾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科學發展觀和敢於爭先,永不懈怠的淮濱精神為指導,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綜合實力明顯增強。2008年在全市鄉鎮綜合實力排序中較2007年上升4個位次,綜合目標考核中連續兩年榮獲一等獎。2009年6月中共信陽市委授予馬集鎮全市“五好”鄉鎮黨委;2009年4月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政府授予馬集鎮市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2009年4月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政府授予馬集鎮全市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馬集鎮依靠科技進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08年全鎮推廣優良品種,種植小麥3.7萬畝,並喜獲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32514噸,較2007年增長2%。全鎮100畝以上種植大戶達到50家,以豫龍生豬養殖合作社為依託,成立種植、養殖、農機維修等專業合作社26個,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規模化。全年生豬出欄3萬頭,投資260萬元的鑫欣牧業養殖有限公司,肉牛養殖效益顯著,畜牧業生產發展迅速。林業、漁業生產也獲得長促進展。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建立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六城聯創,投資300萬元修建中興街、文衛路;投資260萬元修建北環路,硬化路面2000米。栽植花木200餘株,安裝路燈80盞,從而形成了四縱四橫格局,街道面貌煥然一新。投資1100萬元的供銷社商貿小區集商業住宅於一體,極大地增強了小集鎮的輻射功能。投資700萬元的馬集鎮中心衛生院住院部大樓已投入使用,改善了醫療條件,提高了服務水平。
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實行領導掛牌保護制,使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個體工商戶600家;劉大園村客運中心、馬集村客運中心有發往上海、蕭山、杭州長途客車10多輛,年產值2000多萬元,上交利稅100多萬元。
積極引導土地流轉,發展綠色農業。自信陽市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以來。馬集鎮立足實際,積極引導,以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為導向。以興發糧油製品有限公司為依託,堅持平等、自願、有償的原則,以每畝600元的價格與農戶簽訂合同,提供就業崗位或鼓勵外出創業,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管理制度。成立大田管理隊、機械隊、基礎設施維護隊,實行機械化耕作。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保障農民收入。
新農村建設蒸蒸日上。馬集鎮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劉大園村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投資1000萬元的農民新居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實現了孫店隊的整體搬遷,路水電等配套設施工程齊全。提高了農民生產生活水平。項元村農民新居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其他各行政村也在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產業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狠抓教育質量,中小學入學率達到100%,全鎮共有中學1所,小學15所,在校學生達到6000人。
醫療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馬集鎮中心衛生院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醫風醫德建設進一步加強,現有床位80張,醫生110人,科室設施齊全,設備先進,15個村級衛生室建設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鞏固。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堅持開展“嚴打”和專項鬥爭,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2004年被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委員會評為先進鄉鎮。
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2008年12月份開展的第六屆村委換屆選舉工作進一步鞏固了基層組織建設,4+2工作法推廣有效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