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華

張越華

張越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社會學系系主任。

簡介


中大社會學系系主任張越華上世紀八十年代曾主力研究青少年犯罪行為;九十年代,他將醫藥健康和犯罪的知識結合,進行香港濫葯問題研究至今,重點放在青少年問題上。他認為,社會首先需要的是紓緩青少年的問題,挽救一些會被制度淘汰的青少年;一定要多下功夫及多投資源,否則社會問題就會變得更嚴重。
張越華出身清貧,早期居住徙置區。他憑勤奮好學,入讀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社會學系。畢業后留校兩年,其後獲英聯邦獎學金,到加拿大麥馬士打大學讀碩士,接著轉多倫多大學讀博士。八二年畢業回港,先後在嶺南書院(當時未升格大學)、中文大學社會系任教,主力研究青少年犯罪行為。八九年移民加拿大,在多倫多從事藥物濫用及葯癮的科研。九二年回中大,將醫藥健康和犯罪的知識結合,進行香港濫葯問題研究至今。
張越華的博士論文研究西方醫療如何傳入中國農村。十九世紀末,加拿大傳教士在四川傳教,並在當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醫院,後來還開辦醫學院。這批檔案正好收藏在多倫多大學,對張越華的研究大有幫忙。他發現,傳教團每到中國或非洲等地去傳教,除了教堂和學校外,必興建診所或醫院,從事簡單的醫療工作。當時是清朝,西方醫術還未獲正規承認,就算後來有醫學精英從國外學成歸國,服務的對象也只限於城市,且費用昂貴;而傳教團卻下放到農村去,幫助農民提高了衛生的意識。
多倫多大學另一個強項是犯罪學的研究。當年中大社會學系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學者不多,因此張越華繼續向犯罪行為進行深化研究,重點放在青少年越軌和犯罪問題。
九二年重返中大后,張越華開始著重研究青少年濫用藥物問題。他發現吸毒的年輕人中,較多是低下階層,且多為朋友的影響。吸毒是一種越軌行為。不少年輕人因家庭關係惡劣,結交損友、誤上歧途。他認為,現在的吸毒問題日趨嚴重,校園也響起了警號,但受害者上癮的起因和過程,與以前的相差無幾;希望社會工作者抓穩關鍵、對症下藥。

履歷


崇基社會學(1975)
社會學系系主任
崇基院務委員
崇基何善衡夫人宿舍(何宿)舍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