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虎岩的結果 展開

白虎岩

廈門市集美區后溪鎮的景點

白虎岩,位於福建省廈門的集美區后溪鎮白虎岩上,是一個景點。

建設背景


名稱由來

白虎岩周圍巨石林立,形成眾多石洞,人稱“白虎十八洞”。白虎岩宮設於岩洞內,建於明建文年間(1399—1402),清雍正及同治年間屢有重修。以高12米的天然巨石為頂,三面環石,西南面砌以磚牆及宮門。岩洞高1.5—3米,面積約16平方米,以方磚鋪砌地面。宮內猶存明代建文二年(1400)石供桌和清光緒十七年(1891)石香爐。岩洞內西側岩壁上保存有兩處石刻,其一為“雍正元年(1723)重修”,另一為“同治九年(1870)重修”。洞口上方巨石上橫鐫行楷巨字“壁立朝天”,字幅約40厘米,落款“萬曆八年(1581)重九日徽州休寧潘桂書”。
白虎岩
白虎岩
白虎岩名字的由來:據《同安縣誌》記載,此地古時白虎為患,後由僧人制伏,白虎岩因此而得名。另據傳說:唐朝薛剛大鬧花燈踢死太子招來橫禍,全家族三百九十多口人被抄斬。薛剛隻身逃出,千里迢迢來到灌口筆架山紀家寨避難。見一姑娘身穿戎裝,英姿煥發,頓生愛慕之情,一打聽才知是紀家寨寨主紀鸞英,便與紀鸞英比武招親,在筆山下安下身來。一日薛剛正巡視山寨,忽見一隻白虎從洞口進入,始悟出是其祖父一路暗中保護,方得平安,因為薛剛的祖父薛仁貴是白虎神。薛剛從此就一直住在紀家寨,傳說現在筆架山下的長泰縣山重村薛氏就是薛剛的後裔。那口洞因而得名,叫白虎岩。岩周圍巨石林立,形成眾多石洞,人稱“白虎十八洞”,常有遊客成群結隊鑽石洞遊玩,自行車愛好者蹬山和附近的村民上山取水泡茶。由於盲目的開山挖石,現在只剩下白虎岩的主寺廟旁邊幾個石洞了。

建築特色


白虎岩
白虎岩
白虎岩祀宮始建於明建文二年(1400年),供祀土地、白虎等鄉土神祗,祀地設在白虎岩洞內。洞口上方巨石上橫鐫行楷巨字“壁立朝天”四個大字,每字高、寬各約0.45米,落款“萬曆八年(1581)重九日徽州休寧潘桂書”。該宮石供桌所鐫建文年號,為本地區目前所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