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鯊

暖水性魚類

鴨嘴鯊別名鏟鼻虎鯰、虎鯰,屬油鯰科。產地為亞馬遜河流域。屬暖水性魚類,是中國2012年引進的名貴淡水魚類。鯰科魚類多具有夜行性,且多為肉食性魚類,再加上性格強烈,故在與其他魚只混養之前必需先做許多考量,應注意混養魚只彼此作息習性及混養魚只間的成長速度,避免體形大小差異過大的一同混養。

概況


鴨嘴鯊
鴨嘴鯊
別名:鏟鼻虎鯰,虎鯰,鴨咀鯊
英文名:tigershovelnosecatfish
產地:亞馬遜河流域

身體特徵


體長70-100cm最多可達100cm以上,魚體背面呈深灰色,到了腹部則消褪成銀白色,間距相等的深色縱向條紋環線魚體,消失在腹側,在腹部還有黑色圓點,頭部寬大遍平,前額平坦而傾斜,鰭較小且帶有斑點,深叉狀私尾鰭在遊動時並不運動,而是由振動魚體來使魚能高速前進,有3時長觸鬚。

生活習性


鴨嘴鯊
鴨嘴鯊
喜歡微暗的環境,多居於岩洞,夜間外出覓食,肉食性,食量大,以小魚,肉塊為食,生長迅速,可與大型魚類混養,適合飼養水溫為22-28度,水質弱酸性為佳,容易飼養,但在水簇箱中較難繁殖。
混養建議:鯰科魚類多具有夜行性,且多為肉食性魚類,再加上性格強烈,故在與其他魚只混養之前必需先做許多考量,應注意混養魚只彼此作息習性及混養魚只間的成長速度,避免體形大小差異過大的一同混養。
鴨嘴鯊(tigershovelnosecatfish)學名虎鯰,又名鴨嘴鼠魚,屬暖水性魚類,原產於亞馬孫河流域,是國內2012年引進的名貴淡水魚類。體長70-100cm,最適水溫22-28℃,雜食性,食量大。生長快,每次蛻皮生長,蛻下的皮也會被其吃掉,宜弱酸性的軟水。夜行性,喜歡微暗的環境,多居岩洞、流木等掩蔽物下。體長20㎝以上開始單獨遊動攝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投入團狀人工配合飼料,一齡魚可達800~1200g。800g~1000g/尾的魚經兩年培育,體重可達4kg~5kg,並進入性腺發育成熟期。由於具有食用、觀賞雙重用途和很高的經濟價值,因資源短缺,人工繁殖國外、國內還處在試驗之中,市場價高貨少。

簡介


鴨嘴鯊(tiger shovelnose catfish)學名虎鯰,又名鴨嘴鼠魚,屬暖水性魚類,原產於亞馬遜河流域,是國內2012年引進的名貴淡水魚類。體長70-100cm,最適水溫22-28℃,雜食性,食量大。生長快,每次蛻皮生長,蛻下的皮也會被其吃掉,宜弱酸性的軟水。夜行性,喜歡微暗的環境,多居岩洞、流木等掩蔽物下。體長20㎝以上開始單獨遊動攝食。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投入團狀人工配合飼料,一齡魚可達800~1200g。800g~1000g/尾的魚經兩年培育,體重可達4kg~5kg,並進入性腺發育成熟期。由於具有食用、觀賞雙重用途和很高的經濟價值,因資源短缺,人工繁殖國外、國內還處在試驗之中,市場價高貨少。

飼養建議


鴨嘴鯊是一種肉食型魚。其身體細長,嘴扁平,像鴨嘴一樣,故而得名。體色青白,有1條黑色寬大的條紋從頭貫穿到尾,又有黑白鴨嘴的別稱。鴨嘴鯊有3對鬍鬚,很長,都伸向前方,幾乎有身體的一半長。此魚易於飼養,有頑強的生命力,較喜歡弱酸性水,但在硬水中也可以生活得很好;飼養水溫不能低於22℃。可與大型食肉性魚一起混養。此魚屬夜行性,白天喜歡聚在一起,頭朝個方向,齊刷刷地傾斜向下,非常有趣。鴨嘴鯊喜食小魚、小蝦,也吃冷凍餌料,白天也進食。食物一落下,隊形立即散亂,爭相搶食,會吃得肚子出尖,吃飽后又恢復隊形。鴨嘴鯊適應性極強,在極惡劣的環境也可以生存,往往會成為一些“劫後餘生”的魚。鴨嘴鯊因易於飼養,與大型魚一起飼養又有很好的點綴性,因此擁有大量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