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鄭清文的結果 展開
鄭清文
台灣作家
鄭清文,男,生於台灣桃園,一歲多過繼給舅父,遷居台北縣農村。1951年畢業於台北商職高商部,考入華南銀行任職。1954年入台灣大學法學院商學系。讀完大學服兵役一年半,1960年回銀行復職。
19徠58年在台灣《聯合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此後不斷有作品發表。文體簡潔清淡,多描寫掙扎於都市生活中的人物,通過他們的小悲劇,深刻的反映了現實。有些作品是用小說形式表現一種感覺、一個觀念,也很耐讀。他的作品在評論界有較好的評價,《門》1968年曾獲第四屆台灣文學獎,1979年發表的《三腳馬》曾選入《台灣小說選》。
鄭清文 (1932—)作家。台灣台北人。1932年出生在桃園的李姓農家。翌年,由舅父收養,取名鄭清文。七歲入小學,受日本教育。光復后,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1954年考上台大商學系。1960年,退伍后回華南銀行復職,並與陳淑惠女士結婚。2000年八月獲頒《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台灣光復后,在台北讀初中時才開始學習中文。
1954年考上台大商學系。
1958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報副刊》發表處女作《寂寞的心》。以後,陸續發表許多新作。
1962年,《文星雜誌》舉辦創刊五周年紀念徵文,鄭清文以短篇《我的傑作》獲獎,從此奠定寫作信念。
1960年,退伍后回華南銀行復職,並與陳淑惠女士結婚。
1999年獲得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為台灣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作家。
2000年八月獲頒《台灣新文學貢獻獎》。
鄭清徠文受過學院訓練,廣讀西洋文學如契訶夫、托爾斯泰等等。但小時候也涉獵不少通俗小說如《樊梨花》等。他是一個典型的銀行職員,拘謹而含蓄。反映到他的小說也是簡約、不浮華。他採取抒情的方式講故事,希望讀者在他似有若無的文意中感到張力。
鄭清文的童年是在河畔度過。他的養父視他為親生子,所有當時孩童時代該玩的、該鬧的、該擁有的,他一樣也不缺。因此在他小說里父親的形象也是和藹慈祥。鄭清文的小說最大的特色是海明威所謂的“冰山理論”,十分之九是水面下,然而僅僅浮出水面的讓我們看得見的十分之一又是令人看不透的半透明體。因此讀他的作品經常有問“為什麼”的衝動。(葉石濤、彭瑞金)鄭清文自己也說他喜歡寫得“沉”一點,含蓄一點。從而形成含蓄深沉、隱現迷茫、恬淡清雅的獨特小說風格。然而含蓄沉靜不代表冷漠、無情,而是更大的騷動。例如《現代英雄》展現台灣經濟進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的尖銳對立,具有強烈悲劇色彩。
他的小說從六十年代開始集結出版。《簸箕谷》、《故事》、《校園裡的椰子樹》、《現代英雄》、《最後的紳士》以及《峽地》童話集《燕心果》等。
人性問題的探討一直是鄭清文小說的重點。他的小說經常以社會上不幸或弱勢者所特見殘缺的人生經驗所造成的無奈、悲劇來反映人性的本質。過程面臨悲劇,但是終筆之際,他卻有意讓小說人物有較好的歸宿。鄭清文自己解釋道:“我認為人生是一場悲劇,因為人會衰老,無法避免死亡,解決的辦法就是今天比昨天強,明天比今天強……”鄭清文以為只有超越自己的強者才能克服悲劇。真正的強者則是經過啟示而領悟,意志堅強,便能昂揚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