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簕菜的結果 展開

簕菜

白簕科簕菜植物

簕菜,由於其枝節間帶刺,刺呈彎鉤狀,其葉掌狀複葉互生,小葉3枚,於葉柄基部亦長鉤狀刺三根,故稱其為簕菜。廣東恩平簕菜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簕菜可烘乾用來煲湯飲用,也可深加制茶。

物種簡介


簕菜,別名白觴花、欖樹菜、三加皮三葉五加、鵝掌簕。
屬灌木植物。分佈於秦嶺南部以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廣東主要分佈在恩平等山區,生於疏林、林緣、灌叢、路旁等處。簕菜有解百毒之稱,味道甘醇,芳香濃郁,長久回甘。恩平人於20世紀初已開始採摘食用,恩平簕菜已成為恩平特色蔬菜,凡是來恩平旅差觀光客人,食譜桌上都離不開簕菜菜式。簕菜還可烘乾用來煲湯飲用,也可深加制茶。

形態特徵


灌木,高1-7米;枝軟弱鋪散,常依持他物上升,老枝灰白色,新枝黃棕色,疏生下向刺;刺基部扁平,先端鉤曲。
葉有小葉3,稀4-5;葉柄長2-6厘米,有刺或無刺,無毛;小葉片紙質,稀膜質,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稀倒卵形,長4-10厘米,寬3-6.5厘米,先端尖至漸尖,基部楔形,兩側小葉片基部歪斜,兩面無毛,或上面脈上疏生剛毛,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側脈5-6對,明顯或不甚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2-8毫米,有時幾無小葉柄。
傘形花序3-10個、稀多至20個組成頂生復傘形花序或圓錐花序,直徑1.5-3.5厘米,有花多數,稀少數;總花梗長2-7厘米,無毛;花梗細長,長1-2厘米,無毛;花黃綠色;萼長約1.5毫米,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三角狀卵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反曲;雄蕊5,花絲長約3毫米;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
果實扁球形,直徑約5毫米,黑色。
花期8-11月,果期9-12月。

分佈範圍


簕菜廣佈於我國中部和南部,西自雲南西部國境線,東至台灣,北起秦嶺南坡,但在長江中下游北界大致為北緯31度,南至海南的廣大地區內均有分佈,在廣東主要分佈在恩平及周邊山區。生於村落,山坡路旁、林緣和灌叢中,垂直分佈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印度、越南和菲律賓也有分佈。

生長繁殖


種子繁殖

簕菜種子採收后不能直接播種,需要經過一個夏季完成形態后熟和一個冬季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萌發。採用種子育苗繁殖,每667m2用種量50-80g;直播繁殖,每667m2用種量100-150g。春播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育苗地可在一般菜園地上,起畦后按行距15cm開溝條播,溝深2-3cm,將種子均勻撒入溝中,覆土后稍加鎮壓,澆水,約經1個月出苗,生長2年後移栽(如採種后立即播種,到第三年5月才出苗)。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春季進行,從能代表種性的、無病害的、健壯的母株上剪取成熟莖作插條,每插條3-5個節位、長約10-15cm,摘去基部葉片,沾上黃泥漿,備用。在育苗床上開小溝深5cm,以30°-45°角斜放置扦插條,撒入細沙,使插條1-2個節位埋入沙中,再用泥土封溝稍壓實。扦插株距2-5cm,行距7-10cm,扦插后苗床要澆足水,保持苗床濕潤,忌澇漬。高溫季節需遮陰,較低溫時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溫保濕。扦插20-40天生根后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

在3月中下旬可將老茬植株挖出,露出根頸部,將已有根系的側芽連同老根切下,移植到大田中。分株繁殖在萌發新梢時進行較適宜。

栽培技術


整地定植

選擇山坳、山坑邊和低洼、潮濕地塊最為適宜。整地時曬地鋤碎起畦,畦寬1.4m-1.6m(包溝),高0.3m-0.4m。雙行定植,株距35cm-45cm,行距60cm-80cm,定植密度約3000株/667m2。

適時繁殖

簕菜的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三種。最適宜採用扦插繁殖方式。幼苗生長適宜溫度在15-20℃,可在露地或保護地的育苗床上育苗,冬春育苗宜保暖增溫,夏秋育苗宜遮陽降溫。保持苗床濕潤,但不能過濕,以防爛根。要及時間苗,苗距約3-5cm,定植前一周可淋一次稀尿素水,苗高6-8cm時定植於大田。

肥水管理

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以後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淋水,幼苗期保持畦面濕潤;成株期一般早晚各淋水1次,雨天注意排除積水,保持土壤濕潤。基肥選用發酵腐熟經過無公害化處理的豬糞、雞糞、牛糞等有機肥1000~2000kg/667m2、複合肥20kg/667m2。定植20天轉青后施淋1次尿素水2kg/667m2。以後每15~20天可追施1次複合肥10~20kg/667m2。或施一次經無害化處理髮酵腐熟漚制的豬、雞畜糞水肥,最後一次施肥間隔10天後,可收穫。

病蟲防治

草害防治:簕菜定植后要抓緊進行除草,但不能使用化學除草,只能用人工拔除草,需每隔20~30天進行人工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時要注意不要碰到幼苗,以免損傷幼根,降低幼苗的成活率。
病蟲防治:簕菜較少發生病害,主要蟲害有蚜蟲和蝸牛。在病蟲防治上選用抗逆性較強、商品性狀好、產量高的植株留種繁殖。在防治蚜蟲上可清除田邊雜草和鄰田受蚜害的殘老作物,減少入侵蟲源;覆蓋銀灰色紗網,用銀灰色地膜覆蓋種植或田間懸掛銀灰色膠膜條,可驅避有翅蚜的入侵。在防治蝸牛上可在簕菜的根部周圍撒施一薄層石灰粉;或在傍晚用乾燥純凈的草木灰撒施在濕潤的簕菜莖葉上,蝸牛就不會再爬上莖葉上去咬食莖葉,即可防治蝸牛。

適時採收

定植后一般6個月可小量採收,種植一年後進入盛收期,但種植第一年一般不採收,以壓株為主,擴大採收面積,提高產量。由於冬季氣溫低,抑制其生長,所以一般收穫時間為每年2月~10月左右,年畝產量可達2500kg。採收時注意植株的高度,保持足夠的側芽數,以保證連續採收與後期的產量。盛收期每隔3-5天採收1次。採收時以嫩梢用手摺不帶絲為宜。供應市場鮮菜的,一般採摘長6-10cm、具4-6片嫩葉的嫩梢作為產品,採摘后捆紮或袋裝后可供應市場;制茶的鮮簕菜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按等級也可採收摘一芽二葉或三葉,大約10~20cm的嫩梢,採摘后,用竹篚裝運,在24小時內必須送到制茶廠,然後用清水清洗、晾乾制茶。如果能加強肥水管理,一般可一次種植多年採摘。

生長環境


喜生於村邊、路旁、曠野灌木叢中。

主要價值


簕菜
簕菜
廣東恩平人於上世紀初已開始採摘食用,由於其獨特,甘涼爽口,帶有清香微苦,脆爽味道而被廣大食客認可,眾口皆碑。
簕菜可謂恩平野生蔬菜一絕,是一種天然環保型保健蔬菜,全市野生及種植簕菜面積達3萬畝,年產鮮簕菜9萬擔。恩平簕菜已成為恩平特色蔬菜,凡是來恩平旅差觀光客人。食譜桌上都離不開簕菜菜色。簕菜還可烘乾用來煲燙飲用,還可深加工制茶。恩平簕菜已逐漸於廣東省內甚至全國響有盛名,逐漸被食家所認同。
隨著生產技術發展,更有企業把簕菜製作成“簕菜茶”,讓喜歡簕菜味道的人能隨時隨地泡來品飲。

食譜

其中簕菜最受歡迎的烹調方法是:鯽魚簕菜湯
《本草綱目》記載:簕菜有解百毒之稱,味道甘醇,芳香濃郁,長久回甘。具有清熱排毒、消暑解渴、解煙酒、減肥、抗疲勞的功效。四邑恩平一帶的簕菜風味獨特,甘涼爽口,帶有清香的微苦,可謂恩平野菜一絕。以它滾鯽魚湯,尤為鮮美可口,還帶有淡淡的薄荷清香味,為消暑氣的食養湯品。
材料:簕菜500克、鯽魚1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蔥三段。
烹制:簕菜摘取嫩葉枝,洗凈;鯽魚宰洗凈,抹乾水,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水,豬瘦肉洗凈,切片。在鑊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和姜,滾沸後下魚和瘦肉,滾至剛熟,下簕菜至熟,下鹽和少許油便可,為3~4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