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燕鎮

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下轄鎮

巴燕鎮,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地處化隆回族自治縣中部,東、南與謝家灘鄉接壤,西、北與二塘鄉相連,東北與石大倉鄉相鄰,區域總面積153.75平方千米。

民國十九年(1930年),巴燕鎮一帶屬第一區;1984年,由巴燕公社改為巴燕鎮。常住人口33146人(2020年)。2019年,巴燕鎮下轄3個社區、38個行政村。

2018年,巴燕鎮有工業企業2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7個。

歷史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一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立巴燕鎮。
巴燕鎮
巴燕鎮
1950年1月1日,改巴燕鎮為巴燕市。
1952年,巴燕市改為巴燕鄉。
1956年,巴燕鄉改為巴燕鎮。
1958年,巴燕鎮改為巴燕公社。
1984年,巴燕公社改為巴燕鎮。

行政區劃


1996年,巴燕鎮下轄金家莊、什吉列、上圈、綻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溝、儒家溝、西上、西下、南街、北街、東上、東下14個行政村和巴燕社區。
2011年,巴燕鎮下轄金家莊、什吉列、上圈、錠麻、哈洞、下胡拉、尕西溝、儒家溝、馬場、寺爾溝、上拉干、中拉干、辛家窯、窯灣、李加庄、阿扎ト扎、后溝、藏灘、上加合、下加合、上吾具、下吾具、ト隆、上卧力尕、下卧力尕、下溝、下山根、水乃亥、克麻等38個行政村;有135個生產合作社。
2019年,巴燕鎮下轄城東社區、城西社區、城南社區3個社區,38個行政村:
下加合村中拉干村
金家莊村上拉干村
什傑列村下胡拉村
上卷村下山根村
尕西溝村下溝村
西上村布隆村
西下村上吾具村
南街村下吾具村
北街村克么村
東上村后溝村
儒家溝村藏灘村
東下村辛家窯村
上加合村瑤灣村
下地灘村李家莊村
上地灘村阿扎卜扎村
下卧力尕村水乃海村
上卧力尕村馬場村
哈洞村廟爾溝村
纏么村寺爾溝村

人口數據


2011年,巴燕鎮總人口49039人,其中農業人口5965戶,28128人;總人口中,有回、漢、藏、撒拉等民族。
截至2017年末,巴燕鎮常住人口為39018人。
截至2018年末,巴燕鎮戶籍人口為5005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燕鎮常住人口33146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巴燕鎮地處化隆回族自治縣中部,東、南與謝家灘鄉接壤,西、北與二塘鄉相連,東北與石大倉鄉相鄰,區域總面積153.7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巴燕鎮地處巴燕河北岸的川穀地帶,屬淺山地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海拔2800—3200米。

氣候

巴燕鎮屬大陸性高原氣候,降水較多,水量較為充足。

水文

巴燕鎮有巴燕河水穿流全境。

經濟


巴燕鎮農作物以小麥、青稞、豌豆、馬鈴薯、油菜為主。
巴燕鎮
巴燕鎮
2011年,巴燕鎮農作物種植面積有5.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2萬畝,產量1851.5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6萬畝,產量935.8噸。2011年,巴燕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07元。2011年,巴燕鎮內先後興建了克麻磚廠、下加合磚廠、盛興治煉廠等多家民營企業。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燕鎮主要學校有化隆幼兒園、第一小學、第二小學、巴燕鎮完全小學、第一中學、初級中學、職業學校、特殊學校等。

交通


巴燕鎮有省級公路臨平公路穿過南境,有縣城至金源鄉、阿什努鄉的兩條縣級公路。

文化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巴燕”,即“拔延”之變音,因境內有“拔延山”(即今馬陰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