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礪生

張礪生

張礪生(1888——1975年),原名張秉義,張家口尚義縣大西溝村人。張礪生宣化中學畢業后,考入天津政法學堂。在校時,組織克複學會,暗中從事反清活動。1910年,參加同盟會。次年,去上海謁見孫中山,並跟隨孫中山赴南京參加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不久,競選國會議員成功。1913年,孫中山發動了討袁的“二次革命”,張礪生在北京和張家口組織反袁事宜。1919年,到廣州任“非常國會”議員,跟隨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1920年春,張礪生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回北方籌建武裝,在張家口以辦學和搞經濟為掩護,開展地下籌軍活動。

人物介紹


1927年,張礪生南下武漢,拜會了蔣介石,被任命為熱、察、綏招討使,並被推薦給閻錫山。張礪生抵達太原后,受到閻錫山的歡迎,閻錫山提出將熱、察、綏招討使改為熱察招討使,下轄三個師,令張礪生兼任第十一師師長,張礪生從此正式帶兵。1928年4月,蔣、馮、閻、桂進行第二次北伐。張礪生帶部連續攻下綏遠、大同、張家口等地。5月25日,張礪生代理察哈爾特別區都統。
這年夏天,蔣介石在北京單獨召見張礪生,拉攏張礪生部南下隸屬中央,張礪生遂率部駐防安徽,改原十一師為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二師,張礪生仍任師長。1929年春,在蔣桂戰爭中張礪生效命疆場,為打敗桂系出了大力。不久又為擊潰唐生智、石友三叛蔣活動立了大功;1930年4月,閻、馮、桂聯合反蔣,爆發了中原大戰,蔣介石委任他為津浦路護路司令兼蚌埠警備司令,后又任討逆軍陸軍騎兵集團軍總指揮。
“九一八”事變后,張礪生屢次向蔣介石請求抗日,蔣介石則固守不抵抗政策。於是,他產生了辭職脫離蔣介石的念頭。1932年3月,他交出兵權,改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回到張家口。1933年5月26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成立,張礪生任張家口衛戍副司令兼察哈爾民眾自衛軍軍長。抗日同盟軍失敗后,張礪生解甲歸田,隱居尚義縣大西溝村。
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后,南口、張家口、大同相繼失守,張礪生去了太原。當時,國共第二次合作已經實現,周恩來在太原與閻錫山協商成立第二戰區戰地動員委員會,張礪生任常委。同時,閻錫山任命張礪生為察綏游擊軍軍長。1938年10月,國民政府任命張礪生代理察哈爾省主席(察哈爾省政府流亡在陝西省西安市)、察哈爾游擊司令。由於對堅決抗日的中國共產黨的崇敬和嚮往,張礪生先後三次到延安謁見毛澤東,受到熱烈歡迎。

生平事迹


1910年-1946年
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8月任護法軍直隸招討使第1路司令,參加護法戰爭,1919年任廣州非常國會議員,1921年任察哈爾都統使署參議,1927年任熱察招討使兼山西騎兵第11師師長,1928年5月任察哈爾特別區代都統,旋改任中央政治會議太原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察哈爾省土地廳廳長和國民黨駐察特派員,同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騎兵第2師師長,1930年4月任津浦路護路司令兼蚌埠警備司令,6月任討逆軍騎兵集團軍總指揮,隨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1932年4月任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1933年5月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張家口衛戍司令部副司令,6月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自衛軍軍長, 1936年1月任察哈爾省建設廳廳長,抗戰爆發後任第2戰區總動員委員會常委兼察綏游擊軍軍長,1938年10月任察哈爾省政府代主席兼察哈爾游擊司令,1939年1月改任軍事委員會第1游擊區總司令,1941年2月任晉察綏邊區挺進軍總司令,1945年5月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8月任察北行署主任,1946年10月任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察哈爾省軍管區司令,但長期居住北平,不理軍務
1949年
1949年1月在北平參加起義。1949年9月,張礪生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並出席了開國大典。不久,被任命為政務院參事。1954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1975年1月25日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