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三下鄉

暑假三下鄉

大學生三下鄉是指“文化、科技、衛生”下鄉,是各高校在暑期開展的一項意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

1996年始,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農業部、文化部、衛生部、國家人口計生委、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14部委聯合開展了大學生“三下鄉”活動。

活動起源


20世紀八十年代初,團中央首次號召全國大學生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隨後逐步在各高校展開,時至今日已成為各大高校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常規性活動,也是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發布后;2005年,團中央、教育部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中青聯發[2005]3號),文件第四條提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是新形勢下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有效載體。要廣泛發動大學生利用寒暑假等時間開展“三下鄉”和“四進社區”活動。高校要更加主動地與地方溝通,進一步明確實踐服務的內容,根據需求選派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組成團隊,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當地團組織要在黨政的領導和支持下,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安排好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具體內容。活動所在單位要對大學生的表現作出鑒定。”

活動目的


活動成員以志願者的形式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體驗基層民眾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以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同時更多的為基層群眾服務。

活動流程


1、確定主題。擬定實踐主題對社會實踐非常重要,它是整個實踐活動的思想指導。好的實踐主題必須聯繫實際,切忌空談和誇張。
2、擬定策劃。確定實踐主題后必須根據主題思想擬定詳細的活動策劃,策劃以書面或電子文檔形式擬定。活動策劃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活動成敗,它規定了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活動形式以及各種注意事項等。
3、提出申請。向所在學校或學院提出書面申請,同時上交活動策劃並領取“三下鄉”實踐表格。
4、活動進行過程。
5、撰寫總結。實踐結束后,成員需要就實踐活動做出總結,撰寫實踐總結報告並上交。實踐總結報告應包括實踐者對整個實踐活動的基本描述,實踐心得以及實踐評價。

活動形式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可以是單人形式,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一般來說小組形式更加有利於實踐活動的展開和取得成功。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鄉”基本以支教和調查為主。

活動意義


大學生“三下鄉”使大學生能夠將自己在校所學的先進科學的生活觀念在廣大農村傳播,緊密結合他們所學專業技術知識,在農村開展多種形式的先進科技文化知識和生活觀念的宣講活動。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大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開啟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的關係,同時提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培養了優秀人才。
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後備軍,應該發揮知識技能的優勢,為農村建設服務,為農民群眾服務。廣大的農村需要大學生去發揮聰明才智,大學生也需要到農村去,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此外,“三下鄉”活動架起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之間的又一座橋樑,通過青年學生的下鄉服務,體現出黨和政府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