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廂是上海歷史的發祥地。北宋時期,出現了上海早期的居民聚落和官方機構——上海務。南宋時期形成市鎮。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縣,從此成為上海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明代中葉倭患不斷,上海人民“眾志成城”,建築起城牆,有效地抵禦了倭寇侵擾。
上海開埠后,城牆日益成為上海縣城步入近代化的障礙。辛亥革命后城牆被拆除,縣城與租界及城外華界連成了一片。上海襟海帶江,元初由海運漕糧興起的沙船業,溝通了南北航線和長江、內河、遠洋航線,促進了上海地區貿易和舊式金融業——錢莊的發展。清代出現“以敦鄉誼,以輯同幫”為宗旨的會館公所組織,成為老城廂一大特色。
商船會館、潮惠會館、三山會館、四明公所等在上海經濟活動中曾產生很大影響。老城廂地區教育事業源遠流長。宋末設置鎮學,元初改為縣學,經歷代擴建和修整日趨完善。明清時期創辦不少制度完備的書院,龍門、蕊珠、敬業、梅溪4大書院最負盛名,推動了上海文教事業的普及和發展。清末廢除科舉,書院逐漸為新式學校取代。
上海老城廂
老城廂地區薈萃了眾多名勝古迹。
豫園、
露香園、也是園、日涉園等私家園林不僅有樓台亭閣之勝,而且有 山水自然之美;
城隍廟、
白雲觀、
沉香閣等寺廟的殿宇建築和佛像造型均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巧和雕塑藝術;書隱樓、九間樓是今上海留存不多的明清宅第建築。豫園經多次修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沉香閣、大境閣及古城牆小北門段已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