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場相思樹

1986年韋廉執導電影

《雷場相思樹》是韋廉執導的劇情片,由巫剛胡亞捷、張建民等出演,於1986年上映。

該片根據江奇濤的中篇小說《雷場上的相思樹》改編,講述5名地方大學畢業生到軍校學習,報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爭中經歷生死考驗的故事。

本片獲第七屆金雞電影節特別獎。

劇情簡介


激戰後的359陣地硝煙未散,邱原和戰士小周就開始搶修工事。這時,團偵察排長季剛帶著師長的命令來到陣地找邱原,要他馬上撤下陣地。邱原一心要為犧牲的戰友報仇,執意不肯撤離,季剛不由分說,硬是把他帶走了。他們走在泥濘的小路上,一幕幕往事浮現在邱原的眼前:在開往前線的火車上,五位不同經歷的大學生聚到了一起。到達戰區營地,他們立即投入緊張的臨戰訓練。訓練結束,邱原被留在團前線指揮所,默濤、季剛、叢培民和劉國政四人都上了前沿陣地,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中。無名高地上,由於敵眾我寡,我軍傷亡很大,培民負了傷。目睹這一切,邱原堅決要求帶突擊隊上前線,張副團長只好同意了。戰鬥越來越激烈,劉國政帶領工兵們緊張排雷,在爆破筒用完的情況下,他決定人工排雷,毅然拋開前來阻攔的戰友、勇敢地向雷區跑去。在攻打359陣地時,邱原遇上了默濤,他們並肩戰鬥攻下了敵陣地。默濤在敵工事發現一把吉他,上前欲摘,弄響了越軍的絆發雷,邱原聽到爆炸聲趕來時,默濤已倒在血泊中。默濤犧牲,邱原悲痛萬分,想起幾天來的一切,邱原扭頭往陣地上跑,季剛緊追,無奈,他順勢將邱原推下山坡。邱原到醫院看望受傷的叢培民,培民此時因左腿被鋸掉正痛苦的向醫生髮泄自己的憤懣。邱原走來替戰友向醫生解釋。過年了,邱原望著街上閃閃爍爍的萬家燈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君默濤巫剛 
邱原胡亞捷 
季剛張建民 
宋醫生李霞
劉國政趙軍
叢培民沈曉謙

職員表


總導演韋廉
美術設計任國興
編劇江奇濤
攝影許連慶、徐建聲
配樂瞿小松、劉索拉

角色介紹


  • 君默濤

    君默濤

    演員 巫剛

    大學生軍官,原來是學海洋生物的。天賦高,長得帥,愛唱歌,胸懷坦蕩,風流灑脫,語言幽默,具有一針見血的穿透力,他待人真誠,也容易輕信人,性格中既有浪漫的一面,也有著涉世未深的不穩定性。

  • 邱原

    邱原

    演員 胡亞捷

    中文學士,外號“作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思緒非常活躍,但性格內秀,含而不露。對於戰爭,他一開始感到緊張、興奮,後來覺得不過如此。在真正嘗到戰爭的滋味后,尤其是同學和戰友犧牲后,他便把一切看得很淡。

  • 季剛

    季剛

    演員 張建民

    運動專業本科畢業生。在五個大學生軍官中最年長,思想、軍事、身體素質最好,男子氣最重,具有領導意識和組織才能,是天然的領袖。他爽朗,無所畏懼,是個“拳頭比口快”的行動派。他是五人中最早被提升為正式排長的,本該建立功勛,但是生活沒有賜給他機會。

  • 劉國政

    劉國政

    演員 趙君

    畢業於農學院,出身農家, 外號“菜農”。排雷技術嫻熟,沉著耐心,不善言笑,一錐子扎不出血來。他性格執拗、堅韌,默默承受著各種壓力,然而,他可以忍受貧窮、忍受犧牲,卻不能忍受誤解,寧願用生命來消除別人的疑竇。

音樂原聲


主題歌
曲名作詞作曲
《為什麼》(又名《只看見你的微笑》)劉索拉劉索拉 

幕後製作


創作主旨

導演韋廉認為,20世紀80年代發生在老山前線的戰爭,與以往的任何戰爭相比,特別是與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相比,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一個局部戰場,有那麼多軍校生和經過一年軍校學習的地方大學畢業生參戰,在中國解放軍戰爭史上是首次,而這些由軍校培養出的指揮員,改變著解放軍的知識結構、軍政素質。因此,他認為影片所要表現的戰爭要有個性,不能用老一套的戰爭模式表現這場戰爭。

藝術處理

該片的文學劇本來平鋪直敘,導演韋廉帶著本子下部隊體驗生活四個月,回來后對劇本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在時空處理上,他選擇時空交叉,把戰前和戰後兩個時空交織起來,形成前後與後方、生與死、愛與恨、戰前與戰後的對比。通過結構調整,他省略了自己不想表達的東西,強化了他認為有衝擊力的內容。在鏡頭組接上,他也注意了對比。
影片結尾本來“作家”和王護士有一段對話,“作家”說戰爭給每個人的機遇是不同的,季剛沒有立功,但卻是幾個人中最堅強的。在製作口型雙片階段,導演覺得這段話的內容應該是觀眾思索的結果,通過片中人物說出來太白了,應該相信觀眾的鑒水平,於是剪掉了這段對話。影片完成後,導演請上過前線的軍人觀看,他們都表示理解片中季剛為什麼沒有立功。

角色塑造

在老山前線和軍校,導演韋廉採訪了小說作者曾採訪過的部分第一批參戰的地方大學畢業後上軍校的大學生學員以及他們的帶隊教官,還採訪到了剛從前線歸來的第二批大學生學員及其帶隊教官。韋廉發現,這些大學生學員出身、愛好、性格等各方面存著種種差異,上戰場的目的和願望也不盡相同,但他從這些年輕人的身上感到了共同的東西:他們身上有與老一代知識分子一脈相承的優良傳統,在祖國召喚時挺身而出的莊嚴的使命感,但不同於老一代知識分子,他們更自信、自尊、自愛、自重、自強。他們有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學生的長處和優勢,但比一般大學生多走了人生的兩層台階。他們當兵時間短,但是因為起點高、知識面廣,在戰場上顯露了良好的軍事指揮的判斷力和應變能力。因此,在塑造人物時,導演試圖從人性的和社會的高度去把握人物。

幕後花絮

● 為了造成戰場的真實感,影片攝影師許連慶、徐建慶在所有戰鬥場面都不要求畫面純技術性的“透”,而是利用黑、白、紅色煙幕和炸點,製造戰場氣氛效果。
● 為展現炮兵執行炮火準備、攔截、覆蓋等多種任務的功能,以及強調炮彈爆炸的特點和實感,影片總共用了兩噸半的TNT烈性炸藥。
● 在老山拍外景時,巫剛拍戲歸來,途經雷場,恰好一顆地雷爆炸,碎片砸到他的頭上,幸好他戴著鋼盔才沒有受傷。
● 該片在雲南河口縣拍攝時,正是七月份,有時劇情需要演員穿冬裝,有時要在原始森林拍上好幾場戲,從小在北方長大的胡亞捷熱得幾乎虛脫。
● 為表現戰場的殘酷和艱苦,該劇的服裝都是用煤油、紅土、炭灰進行過做舊處理的,演員們穿著這樣的服裝汗浸雨澆,服裝硬得直磨皮膚,再加上蚊蟲叮咬,差不多每個人都一身膿包。
● 在拍攝聯歡會那場戲時,拍攝場地就是戰地真實環境,戲里的群眾演員就是參加過戰鬥的戰士,傷員也是剛從戰場上負傷的戰士。
● 該片中默濤發現小花狗的越方工事里的牆壁上出現的粉筆畫、越南文字,是負責加工布景的工作人員從解放軍繳獲的越軍筆記本里一筆一劃臨摹下來的。
● 文學劇本的結尾是“作家”與王護士來到州府舞廳,王護士唱歌,“作家”腦海中出現默濤生前的形象,流下了眼淚,最後二人放掉默濤女友的一隻信鴿。導汪韋廉感到這樣結尾太實,改為“作家”與王護士並肩走在節日的街道上,再疊化出一條長長的軍工小道和一組前線戰鬥生活的鏡頭,最後以五個大學生並肩向前走結束。
● 對於默濤在醫院聯歡會上唱的歌,導演曾請了幾位詞曲作家一共寫了三首歌。其中,他感到劉索拉寫的《為什麼》同參加聯歡會的人們的心境形成了“錯位”,因此選擇了這首歌,並將它的旋律發展成整部影片音樂的主題。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備註
1987年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特別獎《雷場相思樹》獲獎
最佳導演韋廉提名
最佳剪輯魯崇增提名
最佳音樂劉索拉、翟小松提名
最佳煙火單國泰、楊順良提名

作品評價


該片以當代的思想、當代的藝術觀表現了現代戰爭中的一群現代軍人,令人耳目一新。該片在軍事題材上是一個突破,它的可貴之處在於,既寫了戰爭,又寫了人,而且這些人是戰爭中的軍人,五個軍人形象血肉豐滿,既落在實處,又不失崇高感。無論劇作、人物設置、生活語言的提煉、導演的構思和把握、表演的處理,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都是完整而和諧並適應當代審美情趣。(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評)
該片是軍事題材影片的重大突破,從一般的表現戰爭的勝負、軍事思想和戰士的愛國主義情操,進入戰士的心靈,人物以血肉之軀挺立在觀眾面前,而不是簡單的符號。影片的造型有份量,很沉重,在藝術上很有新意。(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黃式憲評)
該片真實、豐厚,充滿青春氣息,富有戰場生活實感,每一個鏡頭都把焦點對準戰爭中的人,每一寸膠片都用來宣洩漏戰爭中人的內心感受和情緒,把豐富篤誠的人生體驗提升到一種較高旨趣的哲理層次。它一掃中國戰爭電影常見的那種陳舊、落套、膚淺、失真、形象乾癟、製作粗糙等醜陋現象,剛健、清新、挺拔、多姿,令人想到低谷地帶突起的奇峰。影片的所有主要演員都對自己所擔任的角色有相當深入的體驗和精細的把握,他們像現實生活一樣以一種本色的完整的人的面貌出現在難眾面前,沒有一味強調某一特徵的做作,沒有做戲的痕迹。(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陳適存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