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志

漢語辭彙

異志是漢語辭彙,拼音為yì zhì,釋義:指二心;叛離之心。出自《左傳·襄公十六年》。

詞目


異志

拼音


yì zhì

出處與詳解


指二心;叛離之心。有叛變或篡逆的想法。
1、《左傳·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
2、《後漢書·袁紹傳》:“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
3、宋沈作喆《寓簡》卷八:“夢有神人謂曰:‘廷璋忠實無異志,不可妄殺。’”
4、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
清梁啟超《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第十二節:“噶蘇士既解印綬,旋察古魯家之異志,知事不可為,乃避難於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