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巴彥鎮的結果 展開

巴彥鎮

呼和浩特下轄鎮

巴彥鎮,鎮名。原名羅家營鄉,1996年撤鄉建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東郊,距市區4公里。

簡介


巴彥鎮,鎮名。原名羅家營鄉。

歷史沿革


呼和浩特巴彥鎮,原名羅家營鄉,1996年撤鄉建鎮,1999年被列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行政區劃


11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人口民族


鎮域面積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8萬畝,總人口2.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人。

政治


轄設19個基層黨支部、15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共有黨員569人,其中農民黨員430人,女黨員102人。

經濟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東郊,距市區4公里境內有伊利飼料公司、盤古集團、中泰合資正大集團、內蒙糧庫、內蒙古恆豐大公面業有限責任公司、呼市捲煙廠倉庫、中馳集團等30多家企事業單位。按照賽罕區制定的“十一五”發展規劃,結合白塔新區分區規劃和巴彥鎮總體規劃,發展重點是高品位規劃建設“航空城”。目前,航空城內佔地4600多畝的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項目高職教育園區新校區建設,已初具規模。航空城的建設將同打造自治區第一區相結合,統籌兼顧、聯動發展,真正成為巴彥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呼和浩特巴彥縣環境是吸引力,是生產力,是招商引資的最大優勢和最佳品牌。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必須把優化發展環境的要求落到實處。
近年來,巴彥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先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內蒙二星級文明建制鎮”、“先進基層黨組織”、“雙擁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六年被區委、區政府考核評定為“實績突出領導班子”,連續五年榮獲“綜合治理特別獎’’、“計劃生育優秀獎”等一系列光榮稱號02007年財政收入達1522萬元,是撤鄉建鎮前的20多倍;人均純收入達6848元,是撤鄉建鎮前的4.7倍。 

交通


素有“塞外明珠”之稱的呼和浩特巴彥鎮,得天時,佔地利,居人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京包鐵路110國道橫貫東西,呼包高速公路、機場高速路連接線穿越鎮區,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白塔火車站坐落境內,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路。
不僅是東進呼和浩特的必經之路,而且成為商家投資辦企業的理想黃金地段。千載難逢的改革機遇,優越的地理位置,卓越的人文環境,優惠的招商政策,為巴彥鎮的經濟迅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強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進依法行政

巴彥鎮
巴彥鎮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執法工作暗訪制、重點問題專項治理制、行政事業收費一支筆審批制和環境問題責任追究制,強化環境制度規定的嚴肅性和實效性,採取治本之策、非常之舉,下大氣力、用重典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濫收亂罰、執法不公問題,使環境問題真正成為高壓線。

降低社會交易成本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妨礙市場開放、公平競爭的行政審批,堅決予以取消;能用市場機制代替的行政審批,一律通過市場機制運作;對於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也要嚴密程序,減少環節,提高效率。

提高行政效能

強化機關工作人員的大局意識、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切實加快職能轉換步伐,嚴格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收費,認真推進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等服務手段,最大限度地為投資客商提供方便。

加快誠信建設

羅家營公社古路板大隊民兵的合影(1972)
羅家營公社古路板大隊民兵的合影(1972)
做到諾必踐、行必果,絕不失信於企業和群眾。以開展“文明巴彥”活動為契機,加強民風建設,嚴格規範公民行為,樹立呼和浩特巴彥人的良好形象。

確保社會穩定

立足鞏固成果、突破重點、完善機制、全面提高,深入推進“平安巴彥”創建活動,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認真解決群眾信訪問題,推進信訪工作的法制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真正創造一個讓要素充分流動,讓財富充分涌流,讓人民安居樂業,讓企業平安經營的發展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

提升人氣,努力營造人心思上、團結奮進、真抓實幹的濃厚氛圍,真正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為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提供堅實保證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民權、民利,全力增加社會就業崗位,逐步擴大社保覆蓋面,建立完善災害救助體系、社會救助體系、社會互助體系和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提升人氣,通過開展警示教育和先進性教育強化黨員幹部宗旨觀念和公僕意識,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真抓實幹,集中精力謀大事、抓落實、促發展,做到事事求真,步步唯實。凡是看準的事,就果斷決策;凡是決定的事,就一抓到底。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工作韌勁,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努力開創巴彥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