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是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導致的一種全身炎症的一種臨床表現,它是疾病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病因分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為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全身感染,多見於膽道感染、腹腔感染、創傷感染等。非感染因素有出血性休克、缺血、組織損傷、多發性創傷、急性胰腺炎、燒傷、中毒等。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呼吸增快,超過20次/分,高熱或低體溫,心率增快超過90次/分,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12×10⁹/L,或<4×10⁹/L,或未成熟粒細胞>10%等。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治療以原發病的治療為主。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會出現高熱或低體溫、心悸、嗜睡、嘔吐、煩躁不安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及時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若不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重症醫學科

病因


●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病因包括分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

● 細菌。
● 病毒。
● 真菌。
● 多見於膽道感染、腹腔感染、創傷感染等。

非感染因素

● 出血性休克。
● 缺血。
● 組織損傷。
● 多發性創傷。
● 急性胰腺炎。
● 燒傷。
● 中毒。

癥狀


●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有原發疾病的相關表現,如重症感染,或嚴重的創傷、燒傷等,並且合併
● 呼吸增快,超過20次/分。
● 高熱或低體溫。
● 心率增快,超過90次/分。
● 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12×10⁹/L,或<4×10⁹/L,或未成熟粒細胞>10%

檢查


● 確診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主要依靠有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等。
● 體格檢查:呼吸頻率>20次/分,體溫>38℃或<36℃,心率>過90次/分。
●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清學等檢查,為診斷嚴重創傷、感染提供重要的依據。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粒細胞>10%
● 影像學檢查:明確有無引起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原發疾病。

診斷


● 醫生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在相應損傷因子存在的條件下(原發疾病的病史,如重症感染、嚴重的創傷、燒傷等),出現下述2項或2項以上即可診斷本病。
● 高熱(體溫超過38℃)或低體溫(體溫低於36℃)。
● 呼吸頻率>20次/分。
● 心率>90次/分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12×10⁹/L,或<4×10⁹/L,或未成熟粒細胞>10%,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CRP)升高,心肌酶可升高,血漿球蛋白增多(病情較重時降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膿毒症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淋巴結活檢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持續的損傷或再次的損傷會加重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導致病情惡化,因此,妥善處理原發病,積極防治原發病的併發症,對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的治療具有根本的意義。分為抗感染治療、經腸道免疫調節性營養治療、抑制和清除炎症介質及細胞因子、抗休克治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對症治療等。

抗感染治療

● 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處理,清除感染灶。

經腸道免疫調節性營養治療

● 免疫調節性營養的主要成分包括ω-3-聚不飽和脂肪酸、精氨酸及各種核苷酸等。

抑制和清除炎症介質及細胞因子

● 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
● 拮抗:應用各種細胞因子抗拮劑等。
● 血液凈化:利用血液濾過技術,清除血液中的炎症因子。

抗休克治療

● 使用液體復甦和血管活性藥物。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

● 少量、短期的糖皮質激素治療有助於重建細胞因子釋放的生理性調控機制。

對症治療

● 包括抗休克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氧療,必要時機械通氣,保護臟器功能。
● 還可應用營養支持治療。

危害


●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會進一步導致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嚴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礙或衰竭可危及生命。

預后


●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往往是原發疾病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預防


●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重症創傷、燒傷等。

參考文獻


● [1] 王辰,王建安。內科學:上冊.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