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中國結

美麗的中國結

劇情簡介:某縣糧食收購部門,收糧食打白條,引發了群眾摘走縣政府牌子。副市長邵宜民趕赴現場處理,他臨危受命兼任縣委書記。破除前任留下的政績、形象工程,完成了村支書競爭上崗制試點,兌現了白條子,實施了農村的“草改瓦”工程興建了致富路,建起了小城鎮治理了環境。邵宜民帶領大家為解決“三農”問題嘔心瀝血,挖出了黨內蛀蟲,剷除了黑惡勢力。劇情以邵宜民與代市長蘇洪林之間是以“執政為民”還是“執政為官”的兩種為官觀念衝突為主線,貫穿了“三個代表” ,集中體現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新執政理念。

電視簡介


片名:《執政為民》 或名《美麗的中國結》
片長:26集
時間:2006年

主創人員


導演:李輝
編劇:鄒安和
劇本改編:習正、李輝
攝影:徐永昌
錄音:趙小明
燈光:孫本炎
剪輯:郭曉明
音樂:楊鶴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郭廣平邵宜民
徐洪浩蘇洪林
傅程鵬林文
以上信息來源

劇情簡介


某縣糧食收購部門,收農民糧食不付現款打白條,影響農家生存,引發了農民群眾摘走縣政府牌子事件。年輕的副市長邵宜民趕赴現場處理此事。他臨危受命兼任該縣縣委書記。邵宜民衝破重重阻力,大力破除前任留下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完成了農村的村支書競爭上崗制試點,兌現了農民手中的白條子,實施了貧窮農村的“草改瓦”工程,興建了農村的致富路,治理了城鎮環境,大力推進了農業發展。在科技興農的進程中,實施了幾項重大改革措施,建起了農村的小城鎮,使農民逐步地富裕起來。邵宜民緊依廣大群眾,在省市兩級領導的支持下,團結縣委縣政府全體幹部,帶領人民群眾為解決“三農”問題嘔心瀝血,最後成為一名群眾愛戴的縣委書記。同時,挖出了黨內的蛀蟲,剷除了黑惡勢力,帶領人民群眾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劇情以邵宜民與臨海市代市長蘇洪林之間是以“執政為民”還是“執政為官”的兩種為官觀念衝突為主線,描繪了他們之間愛恨交織的情感故事。塑造了縣委辦公室主任沈涵,許家村老支書許征貴等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該劇情節扣人,精彩紛呈,貫穿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集中體現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新執政理念。

劇本創作


二十年體驗五年創作
《美麗的中國結》是鄒安和集二十餘年農村生活的體驗,前後經歷五年創作積累的心血之作。談到寫這部戲的初衷時,鄒安和說,1999年我退休了,回到曾經生活過22年的江蘇省沭陽縣,去看望在非常年代曾經對我有過庇佑之恩的父老鄉親。在最窮困的東小店鄉,沒有驚動任何行政人員,農民朋友們圍著一盆爐火,人越聚越多,無話不談。我在鄉下漸漸看出兩種現象:一方面是近十幾年來農民生活陷入泥淖;另一方面是近兩年沭陽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農民很擔心這種變化不能持續,要被人拱掉。這兩方面竟然都是說不得的禁區。三農問題嚴峻,幹群關係出現從來沒有過的緊張,形成這種較普遍的干群利益之爭,既是舊管制型體制留下來的,又有某些新做法的負面影響造成的。但對這一切,文藝在作整體迴避。
鄒安和說,某些電視劇製作者、投資者把農村題材一直看成是電視劇毒藥,尤其把為老百姓說話當作目標和主要內容的劇本,相當的排斥。認為電視劇要經過許多審查關卡,這個作品是絕對不可能通過的。本劇也因而長久進不了主流渠道的視野。幸運的是,十六大確定了新政治目標,三農問題,猝然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雖然已經耗時五年,它也和這場改革一樣,最難的還是對生活本身與創作現狀的思考。思考的深度,是一點一點深下去的,表現的完善,也是一點一點改進的。因此劇本得了獎后,我把它又從頭改了一遍!這一稿最重要的改變,是要更大程度地跳出把幹部寫成救世主的窠臼!本劇既寫了改革者救農民,也第一次寫了農民救改革者。
五易其稿力臻完美
作為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地方題材的“處女作”,前線文工團一直以創作演出和攝製軍事題材作品聞名,這次為什麼投拍一部地方作品,該團陶琳副團長介紹:前線作為軍隊的文藝團體,在弘揚主旋律、振奮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負有責任。而該劇本含金量高,曾和我團的《DA師》一起獲獎,所以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然而,確立投拍之初,劇本和實際拍攝的需求還有很大距離,為力臻完美,該劇由習征、劉旭東、李輝等三人進行了改編,先後進行了七次集體討論,大改五稿。對劇本原有的反映農村改革、維護農民權利的“三農”問題的主題進行了升華。確立了以“三農”問題為基礎,以“執政為民———執政為官”兩種為官之道矛盾為主線的主題。
尤其是對代市長蘇洪林這一人物的塑造上,進行了重新定位,原劇本中該人物是一個貪污腐敗的反面人物,經過作者的慎重思考,最後覺得把其塑造成一個兩袖清風的“權力貪官”更有內涵,這個人物對金錢、物慾不貪不沾,貌似為黨為民、實質為官為權,人生目的是為了早日實現“封疆大吏”的野心。
對於多次改動,導演李輝表示,《美麗的中國結》文學劇本是個獲獎劇本,但故事並不新,應該說是老生常談。通觀全劇,未聞黃鐘大呂之響,少見驚濤裂岸之勢。人物多,可關係並不複雜;人物性格也沒什麼特彆強烈之處。導演李輝進駐前線文工團歷時兩年時間,對該劇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加工打磨。成片殺青后,劇組帶著DVD放映機,走進了蘇北農村,來到農民家中,把剛攝製完的新片一集集播給他們看,徵求他們對該劇的修改意見,不少農民為劇情所感染,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