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 英文名稱:Blood-cooling Hemostatic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大薊根,陶雲有毒,誤也。女子赤白沃,血熱所致也,胎因熱則不安,血熱妄行,溢出上竅則吐衄。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矣。(《本草經疏》)
● 通過清血分熱而止血的藥物,適用於治療血熱出血。
● 涼血止血藥藥性多甘苦寒涼,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熱而有止血之功。適用於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病證。如邪熱侵入營血分而吐血發斑;或臟腑陰陽失調,陰虛火旺而血熱出血,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
● 所有出血之證,大部分屬血熱出血,故在止血藥中,涼血止血藥數量尤為最多,且臨床常用。部分藥物兼有清熱解毒之功,還可用於熱毒瘡瘍、燙傷等其他熱毒證。
● 主要藥物有大薊、小薊、地榆、槐花、側柏葉、白茅根等。
● 大薊藥性苦、甘,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功效。
● 小薊藥性苦、甘,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的功效。
● ● 大薊與小薊均有涼血止血之功,可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證。大薊與小薊均有消散癰腫的作用,可治熱毒瘡癰。
● ● 二葯相較,大薊散瘀消腫之力強,小薊善治血淋、尿血諸病證。
● 地榆藥性苦、酸、澀,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作用。
● 槐花藥性苦,微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火的作用。
● 此外還有側柏葉、白茅根、薴麻根等涼血止血藥。
● 應用涼血止血藥時,配化瘀止血藥同用,治療血熱夾瘀之出血。
● 可配伍收斂止血藥,治療急性出血者。
● 涼血止血藥的用法,除炒炭以加強止血之功外,也可取鮮品搗汁服用,加強其清熱涼血之功。
● 注意此類藥物性寒涼,容易傷陽、留瘀,不宜過量常服,中病即止。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