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始建國”時,遵從舊制,重鑄度量器,有名之為“嘉量”者。此件嘉量由五個量體組成,主體上為“斛”、下為“斗”、左為“升”、右為“合”、“合”下為“龠”。二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器外鑄銘249字,述明鑄器緣由以及各量體性質。新莽時期直接鑿刻在新嘉量器皿上的文字,與秦權量文字一脈相承。銘文多為工整垂腳的方正小篆,結構舒展挺拔,風格典雅俏麗,結構上緊下松,特別是下部誇張的拖長極具裝飾性。
【器物名稱】新嘉量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新嘉量(圖3)
“嘉量”是中國古代標準量器。據《周禮·考工記》載:“栗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准之;准之然後量之;量之以為鬴。深尺,內方尺而圜。其外,其實一鬴,其臀一寸,其實一豆;其耳三寸,其實一升。重一鈞。其聲中黃鐘之宮。槩而不稅。”其銘曰:“時文思索,允臻其極,嘉量既成,以觀四國,永啟厥後,茲器維則。”這是最早記載“嘉量”的文獻。後人根據這些記載製成“嘉量”,把它作為象徵性器物,陳列於宮殿等場所。
新嘉量是新莽時期鑄造的銅器,嘉量是西漢時期著名銅器。新(王莽)始建國元年頒行的標準量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具備,故名嘉量。正中的圓柱體的上部為斛,下部為斗,左耳為升,右耳上截為合,下截為龠。器外有銘文,分別說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積計算方法。新莽嘉量製作準確,刻銘說明詳細,在中國度量衡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製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
衡器等。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
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