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和“部省合作共建高校”——鄭州大學的直屬院系。
學院前身為歷史系,創建於1956年,為鄭州大學七個初創系科之一。鄭州大學歷史學科創建以來,人才濟濟,名師薈萃。嵇文甫、秦佩珩、荊三林、史蘇苑、劉銘恕、張文彬、高敏、戴可來、李民、楊天宇、袁祖亮、鄭永福等國內知名學者曾在此執教,傳承了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歷史學院在先秦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明清經濟史、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人口史、科技史、越南史、中東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在古代文明的考古發掘及探索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回顧50年的發展史,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歷史學科艱苦創業和初步發展時期。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歷史學科全體師生憑著“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的良好作風,在學科建設上實現了四次大的跨越:
1981年在我國第一批學位點申報當中,中國古代史、專門史和世界史率先取得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
1996年國家第六批學位點申報當中,獲得了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授權點;
2003年國家第九批學位點申報當中,取得了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並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后流動工作站;
2005年國家第十批學位點申報當中,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獲得專家組通過。
學院現有歷史學、考古學、人文科學試驗班(國學方向)、世界史(2013年開始招生)四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歷史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考古學專業為河南省特色專業。歷史考古學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國學經典研讀教學團隊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中國古代史”為省級精品課程,“田野考古學”、“中國傳統文化元典導讀”、“世界近代史”為校級精品課程。學科建設方面,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3個一級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科技史為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鄭州大學中原考古創新團隊為河南省高校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近現代河南與中國研究中心為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文科院系 | ||
鄭州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 | 鄭州大學商學院 | |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 鄭州大學文學院 | |
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 |
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係學院 | 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
鄭州大學哲學學院(老子學院) | 鄭州大學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書法學院 |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 鄭州大學音樂學院 |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 |
理工院系 |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微電子學院) | 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綠色催化研究中心) | 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 |
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地下工程研究院) | 鄭州大學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 | |
鄭州大學軟體學院(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 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 |
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 | 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研究院 |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 | |
鄭州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 |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 |
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 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鄭州大學農學院 |
醫學院系 | ||
鄭州大學醫學院 | ||
教學院系、教學平台 | 科研機構、科研平台 | 附屬醫院 |
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 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 (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實驗動物模型中心) |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第一臨床學院) |
鄭州大學臨床醫學系 (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影像技術) |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第二臨床學院) | |
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 | 食管癌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第三臨床學院、兒科醫學系) |
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 | 基礎醫學研究中心 |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 (第五臨床學院、康復醫學系) |
鄭州大學醫學檢驗系 | 實驗動物中心 |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
鄭州大學兒科醫學系 | 基礎醫學研究中心 |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
鄭州大學康復醫學系 | 臨床技能中心 | 鄭州大學華中阜外醫院 |
基礎、臨床教學實驗平台 | 河南省(鄭州大學)醫藥科學研究院 |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 | ||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 | ||
醫學院系-其他 | ||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鄭州大學藥學院 | 鄭州大學藥物研究院 |
其他教學與科研機構 | ||
河南省資源與材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 | 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河南省大數據研究院 | 河南先進技術研究院 | 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 (河南省超級計算中心) |
鄭州大學國際學院 | 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鄭州大學歷史學科創建以來,人才濟濟,名師薈萃。嵇文甫、秦佩珩、荊三林、史蘇苑、劉銘恕、張文彬、高敏、戴可來、李民、楊天宇、袁祖亮、鄭永福等國內知名學者曾在此執教,傳承了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學院現有教職員工80餘人,其中教授26人(含校內兼職),副教授17人,擁有博士學位者66人,博士生導師19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5人,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1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4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人。
現有教職員工 | 80餘人 |
教授 | 26人(含校內兼職) |
副教授 | 17人 |
擁有博士學位者 | 66人 |
博士生導師 | 19人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 1人 |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 1人 |
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 1人 |
河南省特聘教授 | 5人 |
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 | 1人 |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 4人 |
河南省教學名師 | 1人 |
師資力量
歷史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含校內兼職),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講師9人。在崗博士生導師1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5人,碩士學位者13人。教職工的年齡、學歷和知識結構組成合理,有良好的教學、科研基礎和發展前景。
現有教職工 | 64人(含校內兼職) |
教授 | 24人 |
副教授 | 21人 |
講師 | 9人 |
在崗博士生導師 | 14人 |
博士學位者 | 25人 |
碩士學位者 | 13人 |
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閱覽室、資料室和文物陳列室。資料室現有藏書20多萬冊,中外文期刊100餘種。文物陳列室現有文物2萬餘件。50年來,已培養本科生2000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60餘名。在校本科生350餘人,碩士生130人,博士生34人。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發表論文605篇,出版學術專著55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6項,高校人文社科獎勵13項,其它獎勵40項。科研成果轉讓7項,被採用成果27項,直接經濟效益75萬元。共承擔47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其它國務院各部委項目6項,各類科研經費總計1450多萬元。歷史學科與國內其他高校,以及美國、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和香港等地區,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和良好的學術合作關係。
歷史學院長期以來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人才質量為根本,以素質育人為目的,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努力造就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並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
院訓
坐風立雪,求是維新
職務 | 名單 |
黨委書記 | 陳可猛 |
黨委副書記 | 崔紅偉、田昊然 |
歷史學院院長 | 劉慶柱 |
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院長 | |
中原歷史與文化研究院(考古與文化遺產學院)執行院長 | 陳可猛 |
歷史學院執行院長 | 安國樓 |
副院長 | 謝曉鵬、陳朝雲、郜向平、吳志遠 |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
李勤德,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廣州市委會主委。
丁巍,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黨組成員。
安東,陝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原副書記、副主任。
申振君,曾任河南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副主任,河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
朱長青,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
孫英民,曾任河南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曙光,現任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笑盈,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國際新聞研究所所長。
杭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仲民,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勇,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近年來,該院先後有數十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各類競賽中獲得佳績。如2010年7月,在第九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上,作為鄭州大學主力隊員的該院學生李夢竹,不僅為鄭州大學代表隊成功衛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其本人榮獲最佳辯手獎。2012年6月,由該院學生組成的鄭州大學代表隊,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知識大賽中榮獲大學組一等獎。與此同時,歷史學院學生組織工作和社團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連續獲得“鄭州大學十佳優秀學生會”、“鄭州大學十佳優秀研究生會”、“鄭州大學優秀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多項榮譽。歷史學院學術底蘊深厚,學習風氣優良。每年本科生考研報考率一般保持在80%以上,考研錄取率也達到50%左右,多年來都穩居鄭州大學文科院系前列。近年來,該院先後有70餘名優秀本科生被免試推薦保送到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等多所“985”及“211”高校攻讀研究生,還有更多的學生通過考試進入各類名牌大學繼續深造。該院研究生教育的規模日漸擴大,水平不斷提升,每年都有多篇畢業論文入選省優或校優學位論文。此外,該院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較高水平,畢業生質量也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將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史學史、專門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以及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歷史學及科學技術歷史,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史學史、專門史(中國經濟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經濟史、科技史。
還有1個國家“十五”“211”重點建設學科——中國古代文明與考古學,3個河南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世界史,2個河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五個研究所——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越南史研究所、韓國史研究所、印度史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中原文化資源與發展研究中心、科技史研究中心。在學科建設上,歷史學院走在了鄭州大學乃至河南人文學科的前列。
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越。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閱覽室、資料室和文物陳列室。資料室現有藏書20多萬冊,中外文期刊100餘種。文物陳列室現有文物2萬餘件。50年來,已培養本科生2000餘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60餘名。在校本科生350餘人,碩士生130人,博士生34人。近五年來,學院教師發表論文605篇,出版學術專著55部,獲得省部級獎勵16項,高校人文社科獎勵13項,其它獎勵40項。科研成果轉讓7項,被採用成果27項,直接經濟效益75萬元。共承擔47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其它國務院各部委項目6項,各類科研經費總計1450多萬元。歷史學科與國內其他高校,以及美國、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等國和香港等地區,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和良好的學術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