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栒子

西南栒子

西南栒子(學名:Cotoneaster franchetii Bois),又名佛氏栒子(經濟植物手冊),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半常綠灌木,高1-3米;枝開張,呈弓形彎曲,暗灰褐色或灰黑色,嫩枝密被糙伏毛,老時逐漸脫落。分佈於泰國北部、緬甸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西南栒子
西南栒子
半常綠灌木,高1-3米;枝開張,呈弓形彎曲,暗灰褐色或灰黑色,嫩枝密被糙伏毛,老時逐漸脫落。
葉片厚,橢圓形至卵形,長2-3厘米,寬1-1.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幼時具伏生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帶黃色或白色絨毛;葉柄長2-3毫米,具絨毛;托葉線狀披針形,有毛,成長時脫落。
花5-11朵,成聚傘花序,生於短側枝頂端,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短柔毛;苞片線形,具柔毛;花梗長2-4毫米;花直徑6-7毫米;萼筒鍾狀,外面密被柔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外面密生柔毛,內面先端微具柔毛;花瓣直立,寬倒卵形或橢圓形,長4毫米,寬3毫米,先端圓鈍,粉紅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2-3,離生,短於雄蕊;子房先端有柔毛。
果實卵球形,直徑6-7毫米,桔紅色,初時微具柔毛,最後無毛,常具3小核,有時多至5核。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0-2900米的多石向陽山地灌木叢中。

分佈範圍


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泰國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根(馬蝗果):苦、澀,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痄腮,瘰癧,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