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蒙特牛

動物

皮埃蒙特牛原產於義大利。原為役用牛,經長期選育,現已成為生產性能優良的專門化品種。

"皮埃蒙特牛"原產於義大利,為肉乳兼用型品種。外形特點"皮埃蒙特牛"在毛色上具有明顯的年齡和性別特徵。犢牛為乳黃色。成年公牛頸部為黑色,其餘部位為白色;成年母牛為白色。但無論是犢牛還是成年牛,其蹄端、自然口裂周圍和尾帚等處。

產地及環境


皮埃蒙特牛原產於義大利。原為役用牛,經長期選育,現已成為生產性能優良的專門化品種。

地理分佈


皮埃蒙特牛因其具有雙肌肉基因,是目前國際公認的終端父本,已被世界20多個國家引進,用於雜交改良。我國現在10餘個省、市推廣應用。

品種特徵


皮埃蒙特牛為肉乳兼用品種,被毛白暈色。公牛在性成熟時頸部、眼圈和四肢下部為黑色。母牛為全白,有的個別眼圈、耳廊四周為黑色。角型為平出微前彎,角尖黑色。體型較大,體軀呈圓筒狀,肌肉高度發達。

品種性能


皮埃蒙特牛成年公、母體高分別為143厘米、130厘米。犢牛出生重公牛犢41.3公斤,母牛犢38.7公斤。肉用性能十分突出,其育肥平均日增重1500克(1360~1657克),生長速度為肉用品種之首。公牛屠宰適期為550~600公斤活重,一般在15-18月齡即可達到此值。母牛14~15月齡體重可達400~450公斤。肉質細嫩,屠宰率(平均66%)與瘦肉率(84.13%)特別高,比較適合國際牛肉消費市場的需求。胴體瘦肉量高達340公斤,其肉內脂肪含量低,比一般牛肉低30%,當夏洛萊牛眼肌面積達107.9平方厘米時,皮埃蒙特牛達121.8平方厘米。泌乳期平均產奶量為3500公斤,乳脂率4.17%。該品種作為肉用牛種有較高的泌乳能力,改良黃牛其母性後代的泌乳能力有所提高。在組織三元雜交的改良體系時,皮埃蒙特牛改良母牛再作母系,對下輪的肉用雜交十分有利。皮埃蒙特牛與西門塔爾牛和本地牛的三元雜交組織的後代,在生長速度和肉用體型上都有父本的特徵。與荷斯坦牛的雜交公牛12月齡活重為451公斤,平均日增重在1197克,屠宰率61.4%;與黃牛雜交,公犢在適度肥育的情況下,18月齡可達496公斤,眼肌面積114平方厘米,生長速度達國內肉牛領先水平。
中意肉牛研究項目進展情況,從繁殖性能、育肥和屠宰性能及肉質性能方面闡述了皮埃蒙特牛的種質特性及與南陽牛雜交利用的育肥效果,並介紹了肉用牛線性體型評定的結果,分析了皮埃蒙特牛在國內的應用前景。

生產性能


該品種牛肉用性能好,早期增重快,0—4月齡日增重為1.3—1.5千克,飼料利用率高,成本低,肉質好。周歲公牛體重400—430千克,12—15月齡體重達400—500千克,每增重1千克體重消耗精料3.1—3.5千克。南斯拉夫測定,該品種牛屠宰率達72.8%,凈肉率66.2%,瘦肉率84.1%,骨肉比1:7.35。義大利市場活牛售價每千克折21.2—24.0元人民幣。成年公牛體高140厘米,體重800千克;成年母牛體高130厘米,體重500千克。280天泌乳量為2000—3000千克。
用國產激素FSH、氯前列烯醇對皮埃蒙特純種肉牛進行二批次共4頭超數排卵,回收胚胎20枚,平均每頭采卵5枚,平均每頭采可用胚3.75枚,超排有效率75%。用南陽母牛作受體牛,共移植鮮胚10枚,鮮胚移植受胎率50%。

雜交改良效果


皮南雜交一代牛初生重平均35.0千克,比南陽牛增長5.0千克,8月齡平均斷奶體重197千克,18月齡體重479千克,日增重0.96千克,屠宰率61.4%,凈肉率53.8%。

畜牧業


中國農業科學畜牧研究所舉行所慶50周年,邀請義大利代表團訪華,事關皮埃蒙特牛,該品種以凍精和胚胎方式於1986年引入中國。在南陽市移植少數胚胎,生育了最初幾頭純種皮埃蒙特牛後,開始在全國推廣,雜種一代牛,被證明,平均能提高10%以上的屠宰率,而且肉質明顯改進。
河南省是第一個落腳皮埃蒙特牛的省份,有數個人工受精站,如南陽、鄭州、洛陽投入工作,該省的新野縣是發展最好的縣。該縣幾乎所有的家庭都選用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牛,雙肌肉型牛普及率高,每年有1萬多頭雜種牛屠宰,當地政府確定牛的良種等級工種,並做後裔鑒定,建立良種等級簿。近年由於歐洲瘋牛病問題,中國不能繼續購買凍精。義大利皮埃蒙特牛育種協會預祝新野縣在此工作上能推動皮埃蒙特牛在中國的發展。(義大利原農業委員會主席A.Bosticco教授在畜牧所50周年大會上獲國際合作獎)。中國畜牧業協會皮埃蒙特牛產業聯合會迅,自義大利皮埃蒙特牛雜誌。

遺傳保護


2020年5月29日,皮埃蒙特牛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