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岩鼠
寮國岩鼠
寮國岩鼠(學名:Laonastes aenigmamus)具有肥胖的身體、短短的圓耳朵、大大的眼睛、長長的尾巴。喜在多岩石地方活動,故名岩鼠。體型類似地松鼠,而習性頗似岩蹄兔,群居性,由一個成員負責放哨。主要以果實和種子為食。這種嚙齒動物是被認為早已滅絕的、距今約有110萬年的原始嚙齒類動物,而在2005年4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泰國的生物學家們卻在寮國發現了它們的蹤跡,並搶先拍攝到了一些關於這種嚙齒類動物的照片和圖像。科學家們暫且將它命名為“寮國岩鼠”。
寮國岩鼠
雌雄外貌都非常相似,雄鼠的後腦勺毛髮稍長,下降到肩膀上下頜只有1對門齒,喜嚙咬較堅硬的物體;門齒僅唇面覆以光滑而堅硬的琺琅質,磨損后始終呈銳利的鑿狀;門齒無根,能終生生長。均無犬齒,門齒與頰齒間有很大的齒隙。下頜關節突與顱骨的關節窩聯結比較鬆弛,既可前後移動,又能左右錯動,既能壓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纖維。有2~3列丘狀齒尖或複雜的齒紋;以啃食樹木為生的河狸則具有巨大而鋒利的門齒和適於壓嚼木質的闊臼齒。聽泡較發達,盲腸較粗大。雌性具雙角子宮,雄性的睾丸在非繁殖期間萎縮並隱於腹腔內。
寮國岩鼠外觀很像黑鼠,但身上的毛又濃又密,有長須,還有松鼠似的大尾巴。寮國岩鼠行走的樣子和步履蹣跚的鴨子有些相像,後足張開成一定角度,這種姿勢非常適合攀岩。
非洲岩鼠(學名:Petromus typicus)是岩鼠科(Petromuridae)下唯一的一種,分佈於南部非洲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目前確認有14個亞種。生活在一些乾燥 溫暖的有岩石的地帶 .
喜在岩石上曬太陽。群居性,由一個成員負責放哨。主要以果實和種子為食。
分佈於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寮國岩鼠(生態環境) | 寮國岩鼠分布圖 |
美國科學家2004年在寮國中部的集市上發現的一種嚙齒動物。外表介於松鼠與老鼠間,有長須,類似松鼠的尾巴。最初科學家認定它是一種全新的物種,並命名為“寮國岩鼠”。
但後來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種“滅絕”了1100萬年後重新出現的一種動物,化石學名為“Diatomyidae”(中文譯名原無,故仍名之為“寮國岩鼠”)。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野生動物學家喬治·夏勒博士表示,這種動物在絕跡1100萬年後再度現身絕對要比發現它是一個新物種更讓科學界興奮。實際上,一種動物時隔千萬餘年後再度出現,在科學界極為罕見,無怪乎古生物學家要將“寮國岩鼠”的出現稱為是“拉撒路效應”(Lazarus effect)。
“寮國岩鼠”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寮國原始森林,由於地處偏僻,政治動蕩,幾乎沒人敢去那裡。夏勒博士稱該地區是“一片絕對神奇的仙境,”因為到過那裡的生物學家發現了多種獨一無二的動物。夏勒博士指出,這種古代嚙齒類動物發現所引起的關注“對動植物保護而言將具有重大意義。這樣一來,寮國將為擁有這樣一片生活著各種新物種的土地感到驕傲,我希望,這有助於對那片森林的保護。”當地人稱這種嚙齒動物為“kha-nyou”。通常,這種動物被當地人當作普通岩鼠,獵殺后剝皮,作為食品到集市上出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哺乳綱紅色名錄——瀕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