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沖

中統特工

張沖(1904—1941),字淮南,浙江省樂清市人。

1919年考入溫州省立第十中學,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組織《醒華會》。1923年畢業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旋以公費轉入哈爾濱政法大學,並加入中國國民黨,中統系統中的重要人物。抗戰期間作為中國國民黨代表參加國共談判。在抗戰期間,張沖堅決贊成國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周恩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作為蔣介石的隨行人員亦被扣押。

1941年病逝,國共兩黨都為之痛惜。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褒揚張沖。中共中央同意周恩來提議,為張沖追悼會捐贈了3萬元,並委託周恩來、董必武擬送了輓聯。

人物生平


張沖與周恩來
張沖與周恩來
1919年考入省立溫州第十中學。在五四運動中,曾組織醒華會。是中國國民黨內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少數人士之一。
1923年20歲的張沖以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交通大學,是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5年他以官費生轉入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次年又考入哈爾濱政法大學。
1923年張沖加入中國國民黨,任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曾被奉系軍閥逮捕入獄,東北易幟后獲釋。嗣後歷任國民政府哈爾濱市黨部特派員、國民政府天津市黨部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總幹事、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電影事業處處長等職。
在東北期間,張沖秘密進行反對軍閥張作霖的活動,擔任過中國國民黨哈爾濱市黨部委員兼青年部長、特派員。1927年3月被捕下獄,幸賴母校哈爾濱政法大學校長雷殷庇護,方免一死。
張沖之女
張沖之女
1929年張沖返回南京,由於他才華出眾,熟諳俄語,又通曉蘇聯事務,深得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器重。30年代初,張沖升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前身)總幹事,主管情報事務。抗日戰爭期間,曾任中國國民黨代表,與周恩來相處五年,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國共團結抗戰,為中華民族最後打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5年在中國國民黨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從1935年下半年開始,奉命參與同中共代表進行秘密談判,其間曾到陝北瓦窯堡與毛澤東、周恩來會晤,對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6年12月隨蔣介石到西安,12日西安事變爆發,被扣押。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六部主任秘書。同年冬出訪蘇聯,任實業考察團副團長。后調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顧問事務處中將處長。
1941年3月兼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副部長,同年8月11日病逝,終年37歲。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妻子高志驤
娜丹蘇聯人,後來蔣介石給了娜丹很多錢,離婚回蘇聯去了
兒子張炎
女兒張雪梅
女婿邱清華抗戰初期參加革命,曾是我黨游擊隊的領導人。邱清華後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後世紀念


張沖墓

1937年周恩來、葉劍英和張沖(中)
1937年周恩來、葉劍英和張沖(中)
1991年張沖的遺骸在重慶找到,迎回家鄉,準備實現他歸葬故里的遺願。
中共中央統戰部於1992年11月25日發文,同意以樂清市人民政府的名義,修築張沖墓,並撥款予以資助。
1995年5月終於魂歸故里,安葬在故鄉琯頭村旁的獅子山上。墓地背靠青山,面對甌江,墓碑上鐫刻著周恩來的手跡“張淮南先生”幾個大字。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毛澤東、董必武、鄧穎超等七人聯名輓聯:“大計賴支持,內聯共,外聯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斯人獨憔悴,始病寒,繼病瘧,深沉竟莫起,數聲哭泣已千秋。”
周恩來輓聯:“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