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發生在妊娠晚期(20~40周)的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的疾病,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發病率低,約1/10 000,多見於初產婦和雙胎妊娠晚期。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清楚,可能與雌激素水平增高、孕婦線粒體脂肪酸氧化障礙,致使遊離脂肪酸堆積在肝細胞和腎、胰、腦等其他臟器,造成多臟器損害。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疲倦、上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癥狀。一旦確診,應儘快終止妊娠,根據孕周決定是否用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可導致死產、死胎、早產、產後出血、胰腺炎、低蛋白血症等疾病。起病急、病情重,母兒病死率高。早期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明顯改善預后。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是由胎兒線粒體脂肪酸氧化異常所致。
● 病毒感染、某些藥物、遺傳因素及營養情況不良等可導致本病。
● 妊娠期婦女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生長激素的升高可使脂肪酸代謝發生障礙。
● 初產婦、多胎妊娠及男性胎兒的孕婦中發病風險增加。

癥狀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患者可出現很多不適的癥狀。
● 可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疲倦、上腹痛、進行性黃疸等癥狀,不伴瘙癢,常伴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
● 病情繼續進展可累及多器官系統,可出現低血糖、意識障礙、淡漠、嗜睡、昏迷、少尿、無尿、DIC、肝腎衰竭、肝性腦病等表現。
● 嚴重者可發生胎兒窘迫甚至死胎。

檢查


● 確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主要依據組織病理學檢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當高度懷疑妊娠急性脂肪肝時應及早做肝穿刺活組織檢查,是確診的唯一方法。
● 實驗室檢查
● ● 血清膽紅素增高,很少大於200Umol/l,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血糖降低,持續性重度低血糖,BUN、Cr增高,尿酸增高且尿酸增高與腎功能不成比例,尿蛋白陽性,尿膽紅素陰性,血漿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減少,出現低蛋白血症。
● B超檢查
● ● 主要是為了判斷肝臟有無改變,對診斷的意義重大。
● CT檢查
● ● 主要是為了了解肝密度有無減低,意義在於排除其他肝臟疾病。

診斷


● 醫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檢查。
● 妊娠晚期急驟起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進行性黃疸,尤其出現意識障礙、少尿等肝腎衰竭表現。
● 組織病理學檢查:鏡下檢視典型病理變化為肝細胞瀰漫性、微滴性脂肪變性,即肝細胞胞質內充滿微小脂肪滴,呈蜂窩狀,細胞核位於中央,肝小葉結構基本正常,脂肪染色陽性。微血管內脂肪堆積和浸潤、脂肪空泡形成。一般無肝細胞壞死和炎症細胞浸潤。
● 實驗室檢查:顯示除肝腎功能指標受損外,有持續重度低血糖、血膽紅素高而尿膽紅素陰性等特點者,更要高度懷疑妊娠急性脂肪肝。
● B超檢查:顯示肝腫大或肝萎縮,主要表現為肝區彌散的回聲細密、均勻、增強,呈雪花狀;而肝實質遠場回聲衰減,呈脂肪肝所特有的前強后弱的回聲特點。
● CT檢查:不同程度肝密度減低。嚴重者肝實質密度低於肝血管密度。

鑒別診斷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與病毒性肝炎、HELLP綜合征、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妊娠期高血壓病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學檢查等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旦確診,需儘快終止妊娠,加強支持治療,維持內環境穩定。

產科處理

● 儘快終止妊娠是改善母兒預后的關鍵。
● 病情穩定、已臨產、無胎兒窘迫徵象的患者可陰道試產。
● 短時間內不能陰道分娩的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后應儘快進行剖宮產。

對症支持處理

● 補充能量及蛋白質,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 密切監測血糖情況,防止發生低血糖。
● 凝血功能異常時應及時糾正,預防產後出血。
● 合理使用肝腎毒性低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 採用血液製品、人工肝、靜脈濾過等方法防治肝性腦病、腎衰竭、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危害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噁心、嘔吐、腹痛等癥狀,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可導致死產、死胎、早產、產後出血、胰腺炎、低蛋白血症等疾病的發生。
● 嚴重者可出現爆發性肝衰竭、嘔血、肝昏迷甚至死亡。

預后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治療后的效果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
● 由於屬於胎源性疾病,妊娠終止前病情無法緩解。
● 若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預后不良。
● 患者產後完全恢復需要數周時間,治癒后一般不會轉化成慢性肝炎,通常也不會複發。

預防


● 合理使用藥物,禁止自行服用藥物。
● 在最佳的生育年齡懷孕。
● 預防感染的發生。
● 勞逸結合,避免勞累。
● 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 孕期保證營養狀況,避免出現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