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圻號巡洋艦
清政府從英國購買的防護巡洋艦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朝政府於1896年從英國購買的防護巡洋艦。辛亥革命中,海圻號與清海軍10餘艘軍艦一同起義,擁護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抗日戰爭初期,為阻止日本海軍進入長江中上游,海圻號等11艘軍艦在江蘇江陰攔江自沉,為抗戰盡了最後一份力。
在甲午戰爭戰敗后,作為重建北洋艦隊的核心戰力,海圻號與姊妹艦海天艦一同於1896年11月11日開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1911年赴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儀式,後轉美國、古巴護慰僑胞。辛亥革命中,它與清海軍10餘艘軍艦一同起義,擁護孫中山南京臨時政府。中國抗日戰爭初期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本海軍進入長江中上游,海圻號等11艘軍艦在江蘇江陰攔江自沉,為抗戰盡了最後一份力,主副炮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後轉用於武漢江防要塞工事。1960年,本艦艦體打撈出水,后拆毀。
海圻(讀音:qí)號穹甲巡洋艦屬於海天級穹甲巡洋艦,標準排水量4300噸,滿載排水量4515噸,主機功率17000馬力,最大航速24.215節。艦長129.2m,寬14.2m,吃水5.45m,編製360人。裝備2門203mm L/45 Armstrong.T型主炮(八吋四十五倍徑阿摩士庄大鋼炮),10門120mm L/45 Armstrong.Y型副炮(四點七吋四十五倍徑阿摩士庄鋼炮),16門47mm L/43 Hotchkiss機關炮(三磅哈奇開斯機關快炮),5具450mm魚雷發射管。
海圻號巡洋艦
1896年11月11日,海圻號在阿姆斯特朗公司開工,1898年1月24日下水,1899年5月10日竣工服役,1898年完工並於1899年夏抵華。
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海圻”號訪問美洲
除了“海天”早沉外,其餘四艦成為民國海軍在抗戰前的中堅,最後都同時自沉於江陰。
海圻號巡洋艦
1899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各國調集三十餘艘軍艦雲集大沽口外。北洋海軍一心想置身事外,葉祖珪甚至聲稱,如果戰事爆發,將把在天津修理的數艘驅逐艦調往山東歸隊。但還沒有來得及行動,戰事已開。結果停在大沽口的四艘驅逐艦為聯軍所奪(另;飛霆號驅逐艦報廢)。6月21日,慈禧下令對各國開戰。但北洋海軍卻避身事外,主力開往上海。參加所謂“東南互保”運動,實質上是避戰不出。僅留“海圻”艦于山東,曾將蓬萊一帶教士僑民保護上艦。後來美國戰列艦“俄勒岡”號在廟島附近觸礁,“海圻”艦將其營救出險。不久“海圻”艦也南下加入“東南互保”行列。
1904年4月26日,中國噸位最大的軍艦之一,“海圻”的姊妹艦“海天”號在江蘇鼎星島遇霧觸礁沉沒。
程璧光: 字恆啟,號玉堂
參加英王加冕典禮后,“海圻”號即赴美國、古巴等地訪問。直到第二年才回國,去得時候還是前清,回來時卻是民國。它因此錯過了海軍長江起義的壯舉,但卻開中國海軍遠航之先河。
程璧光:字恆啟,號玉堂,廣東中山南蓢田邊村人。15歲到福建馬江船政局水師學堂學習,畢業后在福建水師、廣東水師任幫帶、管帶等職。1894年廣東水師派程為粵艦領隊,率廣甲、廣乙、廣丙三艦北上會操,不久被編入北洋艦隊,參加甲午戰爭。1895年2月,北洋艦隊被敵圍困,海軍提督丁汝昌殉國,程奉海軍副提督英人馬格祿之命向日本海軍遞交降書。戰後,被解職還鄉,受其弟程奎光影響,不久加入興中會。1896年,程復職於海軍衙門,先後任監造軍艦專員、海軍處船政司司長、巡洋艦隊統領。
程璧光陪同紐約市長檢閱海圻艦水兵。
1916年,廣東爆發護國運動。4月中旬,袁世凱派陸軍第十二師在塘沽上船,南下鎮壓。由“海圻”、“海容”艦護航。4月20日,船隊到達溫州海面時遇霧。“海容”號將運兵船“新裕”號撞沉,船上有七百餘官兵遇難。
海圻號巡洋艦
在袁世凱稱帝后,海軍反袁情緒日益高漲。甚至不執行袁世凱的炮擊汕頭和鎮海炮台的命令。袁世凱死後。海軍坐觀時局發展,在看清楚段祺瑞不打算恢復舊約法和國會後。海軍總司令李鼎新決定於6月6日加入護國軍,率艦隊北上上海。海軍的獨立使北洋政府完全失去制海權,護國軍實力大增。在各方面的壓力下。6月29日,北洋政府宣布恢民國舊約法,招集國會。8月15日,海軍宣布取消獨立,各艦歸還建制。
1917年7月1日,張勳上演了一幕復辟醜劇,海軍堅決反對。7月3日,程璧光以海軍總長的名義與淞滬護軍使盧永祥聯名通電聲討復辟。同時派出“海容”、“海籌”二艦直駛大沽(此處《民國海軍的興衰》一書為“海圻”、“海籌”,從《中華民國海軍史料》。“海容”、“海籌”北上本意是接黎元洪南下,但駛到天津后,兩艦即為段祺瑞控制,護法艦隊因此而少了兩艘主力艦,北洋系統也因保留了這兩艘巡洋艦而勉強保住了海軍的牌子)。
7月21日,程璧光接到孫中山的歡迎他帶領海軍南下廣東護法的電報,即率艦成行。同行有“海圻”、“飛鷹”、“同安”、“永豐”、“豫章”、“舞鳳”、“福安”七艦,8月5日抵達廣東黃埔。加上先期到達的“海琛”、“楚豫”、“永翔”三艦,組成護法艦隊。數月後,原在廈門的“肇和”也南下廣東,加入護法艦隊。這樣護法艦隊的總噸位佔到全國海軍的一半以上,且集中大多數較新式軍艦,實力居全國之冠。
“海圻”號南下后參加了征剿莫擎宇和龍濟光的戰鬥,俘虜了“保民”號巡洋艦(一說炮艦)。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遇刺身亡。從此護法艦隊少一名強有力的領導人。也為以後護法艦隊主力出走種下禍根。
因為廣州政府財政因難,發餉時有些不準時,以及其他原因,艦上閩籍官兵漸有些背心離德。陸續發生了一些閩籍官兵鬧事的事件,孫中山先生知道后認為必須及時制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1922年4月,發生了著名的“海圻”號奪艦事件。廣州軍政府以小船偷載士兵上艦,經過一輪槍戰後,奪取了“海圻”艦。其間擊斃閩籍士兵達二十餘人,然後又相繼奪占各艦。將全部閩籍官兵解除武裝,遣返福建。事件結束后,孫中山任命溫樹德為海軍司令兼“海圻”艦長。
同年,發生了陳炯明叛亂事件。孫中山離開總統府,登上“永翔”艦指揮平叛。但“永豐”艦長馮肇憲認為溫樹德不懷好意。借邀請孫中山給“永豐”艦官兵訓話的名義,請孫中山先生離開“永翔”艦。待孫中山先生上了“永豐”艦后才將實情相告。此後,孫中山先生就一直坐鎮“永豐”艦指揮海陸軍平叛。7月8日,溫樹德接受陳炯明26萬元賄賂后,將“海圻”、“海琛”、“肇和”三艘大艦調離黃埔。8月9日,孫中山離開“永豐”艦經香港赴上海。所有軍艦被溫樹德接收。
1923年,陳炯明被討賊軍擊敗。孫中山重返廣州,因溫樹德有悔過表現,孫中山仍保留其艦隊司令職務。5月31日,又因為溫樹德陰謀叛變。孫中山免去了溫樹德的艦隊司令職務。海軍“一律暫由本大元帥直接管轄”。同時任命吳志馨為“海圻”艦長。但溫樹德及其黨羽仍暗中控制海軍各艦,在8月收到北京政府的50萬專款后。溫樹德於12月19日策動“海圻”、“永翔”、“同安”、“肇和”、“海琛”、“楚豫”六艦離開汕頭,於1924年1月抵達青島,投奔北洋政府。3月22日,曹錕以總統名義任命溫樹德為渤海艦隊司令,以叛逃六艦組成渤海艦隊。至此,護法艦隊主力盡去,廣東艦隊沒有了排水量超過一千噸的大艦。
海圻號巡洋艦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在京奉鐵路沿線深受直系海軍之害。張作霖決意籌建海軍,渤海艦隊成為張作霖的重點引誘對象(因當時各國對中國軍事禁運,無法從外國購入軍艦,本國自製又不大可能。故地方軍閥籌建海軍一般是引誘舊有海軍和利用商船改制)。1926年11月,沈鴻烈(時任東北海軍司令)乘渤海艦隊內訌。將“海圻”引誘至旅順入塢后強奪,然後又駕駛“海圻”艦去青島,將渤海艦隊整個接收(當時旅順被日本佔領,我一直想搞清此事細節,但一直沒有找到詳細的資料)。東北海軍在接收渤海艦隊后實力居全國海軍第一。
1928年東北易幟后,蔣介石一直力排眾議,不肯將東北海軍收歸中央。因為當時中央海軍為閩系控制,蔣介石不願意閩系的勢力太大,寧願海軍分裂,類似的情況還有廣東海軍。
1929年4月,“海圻”艦進逼廟島群島,迫使張宗昌余部三千餘人投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海軍孤懸青島。艦上東北籍官兵懷念家鄉,且東北淪陷后軍費減少。1932年,東北海軍的高級將領打算奪取青島、煙台等地的行政權,以增加東北海軍的地盤,籌集軍費。但沈鴻烈以軍人不干涉政治為由不予同意。這樣,東北海軍的高級將領就打算除去沈鴻烈塊絆腳石。乘沈鴻烈來嶗山指導艦隊訓練,將其軟禁於嶗山,然後以他的名義發出電報。稱沈鴻烈因病辭職,推薦凌霄代理司令。此即為“嶗山事變”。張學良聽到這個消息后懷疑有詐,一面回電挽留沈鴻烈,一面派人到青島去調查此事。
而東北海軍下層將士對此事不以為然,認為沈鴻烈畢竟是老長官,平時對待大家也算不錯,以這種手段對付沈鴻烈是不道德的。因此以“海圻”艦水兵第一分隊副隊長關繼周為首,組織了一支二十多人的士兵敢死隊,衝進嶗山,將沈鴻烈解救出來。沈鴻烈馬上登上“海圻”艦,升上司令旗,重奪東北海軍控制權。隨後將策動“嶗山事變”的凌霄等人遣送回原籍。
關繼周等營救沈鴻烈后,自持有功。同時沈鴻烈此時兼職青島市長,軍餉有著。這些人向沈鴻烈要求青島港務局長、公安局長等要求,沈鴻烈則勸他們不要有此非份之想,同時在金錢上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參於營救沈鴻烈的青年軍官仍不滿意,密謀劫持沈鴻烈,逼迫沈鴻烈滿足他們的要求。由馮志衝動手,誰知馮志沖行動失敗,被沈鴻烈生擒。沈鴻烈得知此事牽涉到很多重要人物,為避免事態擴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當晚處決馮志沖。並將所有的責任推到馮志沖一人身上。
但此事還是引起了關繼周等人的憤慨,他們認為沈鴻烈對待“嶗山事件”的人員是多麼寬宏大量,對待自己的恩人卻如此無情,同時擔心沈的打擊報復,決定帶艦出走。
6月25日,關繼周等人帶領“海圻”、“海琛”、“肇和”三艦出走,直奔廣東。於7月25日抵達珠江,受到陳濟棠的歡迎,並改編為粵海艦隊。
但陳濟棠想控制南下三艦,對南下東北籍官兵的待遇越來越差,同時慢慢撤換東北籍軍官,奪取三艦的控制權。1935年6月15日,東北籍官兵決定再次帶艦出走,當時“肇和”主機正在修理,無法同行。便將“肇和”艦東北籍官兵接來同行。午夜,“海圻”、“海琛”二艦啟航,當晚通過蓮花山水域時,因天黑且遇退潮,“海圻”艦擱淺。“海琛”拖帶時也一併擱淺。陳濟棠得到報告后曾想派飛機轟炸。但下屬提醒他;全國軍艦所剩無多,如果派飛機轟炸,兩艦勢必非沉則傷,屆時全國輿論必定嘩然。陳濟棠於是決定勸降,但到了白天漲潮,二艦分別脫險。在晚上衝過虎門炮台到達香港。在香港后,特務邢森洲送來了蔣介石的勸降電報。稱“一切問題均可解決。”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二艦決定歸順南京。在駛出香港后遇到中央海軍(閩系)的“寧海”、“應瑞”、“海容”、“海籌”四艦炮擊。“海圻”、“海琛”不願同室操戈,又返回香港。“寧海”艦也進港停泊,要求“海圻”和“海琛”二艦將炮閂卸下,交給“寧海”艦。“海圻”、“海琛”不肯答應,爾後就一直僵持於香港。南京方面聽到此消息大為驚呀,派陳策帶領二艦離開香港,同時命令閩系海軍離開。為防止閩系海軍攔截,還派空軍護航。7月12日,二艦抵達南京,名義上歸還第三艦隊建制(東北艦隊),但由中華民國軍政部代管。不交給第一艦隊是防止閩系海軍坐大,而閩系海軍攔截二艦也有將其收歸己有之意。這樣,“海圻”艦在十八年之內換了六個東家,但它的生命也快走到盡頭。
1937年9月25日,為了保衛江陰防線,“海圻”號自沉於江陰。同時自沉的還有與其患難與共的“海琛”和另兩艘海字艦“海容”和“海籌”。自沉前,各艦均將武器卸下,艦員組成炮隊參加陸戰。主副炮在自沉前由兵工署拆除,後轉用於武漢江防要塞工事。
1959年冬,上海打撈工程局開始打撈“海圻”艦。1960年5月27日,船體被切斷成兩段打撈出水,后拆解回爐。至此“海圻”艦的故事徹底劃上了句號。
海圻號排水量4300噸,馬力17000匹,航速24節。艦長129.3m,寬14.2m,吃水6.1m。裝備2門203mm主炮(艦艏艦艉各有單聯裝主炮一門),10門120mm(4.7英寸)副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人員編製445名,乘員軍官45人,水兵431人。
出訪緣由
“海圻”艦建成時在英國試航的照片
海圻號巡洋艦當時亦稱“穹甲快船”,由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ArmstrongShipbuildingCo)建造,總造價計328242英鎊,排水量4300噸,艦長132.3米,艦寬14.3米,吃水深度6.1米,最大航速24海里/小時,馬力1.7萬匹。艦上裝備有各種口徑的艦炮34門,魚雷發射架7座。
海圻艦1896年5月開工,1898年下水,1899年從英國航行回國。同期從英國購買回國的海天號巡洋艦,與海圻艦可稱為姐妹艦。另外從德國訂購的3艘2000噸級的輕型巡洋艦,則分別被命名為“海容”、“海籌”和“海琛”號。
海圻號巡洋艦建成下水
海圻號巡洋艦出訪,主要是為了慶賀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據大清宣統政紀實錄所載,清廷於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12月,曾下諭內閣總理衙門:“明年五月為英君加冕之期,著派貝子銜鎮國將軍載振充頭等專使大臣,前往致賀,以重邦交。”宣統三年三月初,海軍大臣載洵奏:“英皇加冕,大閱兵艦,擬派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領海圻巡洋艦前往,以將敬意而敦睦誼。”朝廷准奏。
英王喬治五世加冕慶典為1911年6月22日。清朝政府除派專使前往祝賀外,還派艦艇參加艦隊海上校閱儀式。其規格之高,興辦之隆,在清朝260多年的外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以海圻艦為旗艦的清海軍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領受率艦出國的命令后,當即督艦從浙江象山港啟航赴滬,緊急進行出航準備。
程璧光,廣東人,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五期畢業。1909年(宣統元年),任巡洋艦隊統領。1917年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軍總長,1918年2月26日,在廣州遇刺身亡,被北洋政府贈授海軍上將銜。
艦隊海上校閱儀式
海圻艦管帶以下,配有幫帶,總大副,駕駛大副,槍炮大副,糧餉大副,魚雷大副、二副、三副,中醫官、西醫官,正、副電官,總管輪、大管輪、二管輪計24人。除此,因程璧光駐艦辦公,增設參謀、副官、英文秘書3人。另有16名來自煙台海軍學校、馬尾海軍學校的見習生,由臨時超編的一名大副和一名教練官統管。總計全艦官兵共450人左右。出國期間,全艦官、生、兵均按月領取比國內多一倍的雙薪,軍服仿英國海軍樣式訂做。考慮到海校學員月薪只有14~18兩(每兩摺合銀元1.4元),另為每名學員增發夏季便服一套,以備其登岸應酬遊覽之需。
遠航歐美
自1895年甲午海戰慘敗后,在張之洞、劉坤一等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清朝開始了緩慢而艱難的重建海軍之路。清政府先後從英德等國買回43艘軍艦,但因囊中羞澀,只有從英國訂造的“海圻”號巡洋艦夠大夠先進。這艘號稱“天字一號艨艟”的軍艦上有兩門8英寸炮,是當時中國海軍的“鎮海之寶”。儘管兵微將寡,但朝廷里的達官顯貴們卻迫不及待地拿海軍作為外交使節,發揮“移動國土”的作用。
海圻號巡洋艦
1910年英王愛德華七世逝世,其子喬治五世繼承王位,定於1911年6月22日舉行加冕慶典,並邀請包括中國在內的18國200餘艘軍艦參加慶祝儀式。於是清政府決定派專使親王載振前往祝賀,並下令海軍部“加派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領海圻巡洋艦前往,順訪美利堅諸國”。其規格之高,興辦之隆,在清朝260多年外交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1911年4月21日,“海圻”號載著300多名中國海軍精英,從上海起航,經台灣海峽、南中國海駛出國門,穿過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在史無前例的萬里遠航中,統領程璧光做出驚人舉動:他在後甲板集合全艦水兵,發表訓令:“長發污衣藏垢,既不衛生,又有礙動作,尤以誤害海軍軍人為甚,故實無保留之價值。”他下令本艦士兵一律剪掉拖在腦後的髮辮,以符合世界潮流,此舉獲得士兵的一致擁護,但也有一些老兵捨不得長長的髮辮,便用紅布包裹,寄回家鄉。
●中國軍艦在英參加閱艦式,清朝使者陪英王進行檢閱
6月20日,“海圻”號駛抵英國朴茨茅斯軍港。候閱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為增進各國海軍交流,在6月22日舉行萬國海軍田徑運動會,不曉得田徑為何物的“海圻”號水兵也派出數十名體格健壯者組隊參賽。在這場有數萬市民觀戰的比賽中,“海圻”號代表隊雖與獎牌無緣,但無一人犯規,無一人中途退場,尤其是在200米跨欄比賽中,信號兵孟廣吉在連跨兩欄后被絆倒,“仆地裂膚,流血滿脛,仍奮勇到達終點,在場觀者掌聲如潮”。為此“海圻”號代表隊獲得大會主席的表揚。
6月24日上午11時許,喬治五世國王偕瑪麗王后在海軍大臣丘吉爾的陪同下檢閱各國艦隊,中國專使載振和程璧光應邀陪英王乘坐同一艘遊艇觀艦。當英王乘艇接近檢閱區時,80艘各型戰艦分8行威武陣列,全部旗幟高懸,艦上官兵昂首在甲板列隊。隆重壯觀的觀艦式持續了1小時20分鐘,回港途中,喬治五世接見了中國海軍統領程璧光,並向其頒贈“加冕銀牌”。觀艦式結束后,“海圻”號也趁機回了趟“娘家”——位於紐卡斯爾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維修。
海圻號巡洋艦
由於1908年美國“大白艦隊”週遊世界、途經廈門時備受中國海軍優待,美國海軍部多次邀請中國海軍回訪,於是“海圻”號在英國完成大修后,便向美國東海岸進發。經過兩周連續航行,8月10日,“海圻”號抵達紐約。
中國軍艦首次訪美,在全美上下引起強烈反響。已故美國總統格蘭特之子、紐約區陸軍最高司令官小格蘭特將軍派夫人陪同“海圻”號官兵拜謁格蘭特總統陵墓。還有一些美國商人出於個人目的,也向程璧光大獻殷勤。美國鐵路公司總幹事以遊覽尼亞加拉大瀑布為幌子,將中國客人拉到伯利恆鋼廠參觀。紐約造船廠老闆羅伊澤認定程璧光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海軍的“掌門人”,便送給程璧光一隻名貴的波斯貓,稱這隻貓能在關鍵時刻幫程璧光“做出正確的抉擇”,目的是想討好程璧光,爭奪中國軍艦訂單。
程璧光陪同紐約市市長檢閱水兵儀仗隊。
“海圻”號停泊紐約期間,恰逢拉美一些國家發生排華暴亂,“海圻”號奉命順訪古巴、墨西哥,以宣慰僑胞。8月中旬,“海圻”號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立刻受到古巴華僑的熱烈歡迎。更令官兵們感動的是,每當離艦登岸,一遇僑胞,無論男女老少,都競相請至家中,盛情招待,臨別還贈送各種紀念品。艦隊的到訪也讓古巴政府對華僑的態度產生了變化,古巴總統接見程璧光時特意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
“海圻”號在古巴停泊10天後,原計劃繼續訪問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華事件正式向清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海圻”號於是取消了訪問計劃。
●萬里遠航耗時一年,回國途中參加辛亥革命
本來,“海圻”號回國計劃從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這樣不僅能完成中國海軍第一次環球航行,而且航程也比沿原航線回國整整縮短三分之一。但考慮到“海圻”號的存煤量有限,單艦橫跨廣袤的太平洋存在一定風險,最終還是決定原路返航。
1911年9月初,“海圻”號從哈瓦那解纜起航,當到達英國巴羅港時,全艦官兵得知一場開天闢地的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爆發,頓時群情激昂。三副黃仲煊在艦上展開地下活動,爭取程璧光同意領導全艦官兵在海外易幟,加入革命陣營,擴大國際影響。程璧光為此專門集合全艦官兵在甲板訓話,他開門見山地說:“你們任何人如欲回國參加革命工作,請站到右舷,不贊成的站到左舷。待我數完‘一、二、三’,就請各位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行動。”言畢,程璧光略微停頓幾分鐘,接著高聲喊出“一、二、三”。但是官兵們還在持觀望狀態,沒有走動,而紐約造船廠老闆羅伊澤所贈的那隻波斯貓卻搖搖晃晃地走向右舷,一時間,官兵們都笑了起來。
1912年5月,升起新國旗的“海圻”號終於回到上海,完成了這次傳奇航行。
回娘家
“海圻”訪英時,重修的北洋水師水兵墓。
海圻艦出長江口進入東海,穿過台灣海峽,直下南中國海駛出國門,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通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
在這連跨三大洋的逾萬海里漫漫長航中,海圻艦先後順訪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塞得港和直布羅陀五大海港,作一至三天短暫停靠補給。進入大西洋后,海圻艦沿大洋東岸北上,進入英吉利海峽,首先駛入普利茅斯港。在此,海圻艦停泊兩周,至6月20日,終於駛抵朴次茅斯軍港,系泊於港外斯匹赫德錨地,靜候多國海軍編隊海上大校閱。
從上海到朴次茅斯,航程10470海里,歷時近兩個月。由於沿途所經港口全為英屬,所有進出港手續、系留泊位、補購物品以及官兵登岸洽談公務與遊覽,概由英國海軍預先安排妥當,所以儘管一路進出港口頻繁,涉外事務複雜,倒也輕鬆順暢。
剪掉長辮的“海圻”號巡洋艦水兵
“既然服飾仿從英制,留著一條髮辮反倒顯著不中不西不倫不類了。”程統領解釋說。此舉在全艦引起強烈反響,許多年輕的水兵也吵吵嚷嚷要與官生享有同等權利,懇請程統領下令准允他們剪辮子。
一日,海圻艦從新加坡港啟碇,駛向科倫坡。途中,程統領命艦值更官集合全艦水兵於後甲板,正式發表了關於剪除水兵辮子的訓令。程統領訓諭道:“我國人留髮始於明代,但無辮;自清朝發展為辮,已有200餘年之歷史矣。然長發污衣藏垢,既不衛生,又有礙動作,尤以誤害海軍軍人為甚,故實無保留之價值。為此,本統領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艦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應予剪短髮至頸際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程統領話畢,獲得聆訓兵士的一致擁護。不過一個時辰,400多名水兵後腦勺上那條長辮便一剪而光。
程統領的開明思想贏得全艦官兵的好感,他不受越規之譽的虛懷更令部屬們肅然起敬。海圻艦航行途中,每抵一港,中英海軍都依照國際禮儀,升旗鳴放禮炮。
在亞丁港,中英軍艦先是互敬禮炮21響,旋即英艦又向程統領致放禮炮15響。按禮儀,海圻艦應立即如數鳴炮答禮。但這時程統領卻諭令炮手:中止鳴炮。全艦官兵嚇出一身冷汗:常言道,外交無小事,這可不是耍橫的時候啊!
英國海軍官兵也被這有來無回的炮聲震懵了:中國海軍難道連起碼的海軍禮儀都還沒有學懂?不一會兒,英國海軍聯絡官便驅近海圻艦探問緣由。程統領令翻譯官傳話:“叫英國人看清楚我艦桅杆上的將軍旗是什麼銜級再行禮,不要亂放炮!”英國人這才恍然大悟:海圻艦掛的是少將旗,而英方行的是中將禮———多放了兩炮。英國海軍立即發出國際燈光信號,向程統領道歉,並重新按少將格鳴放禮炮13響。程璧光這才准允回敬禮炮13響。此事不僅沒有釀成外交風波,過後英國海軍官兵還紛紛稱讚中國海軍的程將軍有“君子之風”。
一俟抵達普利茅斯,各種外交禮儀活動便應接不暇。清政府派駐英國大使劉玉麟立即從倫敦驅車前往普利茅斯,迎接慰勞來自祖國的特殊外交使者。普利茅斯市市長為歡迎海圻艦訪英,特別舉行盛大遊園會,海圻艦自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以下軍官及見習生30多人參加。一時節,普利茅斯市士紳名流咸集,出席者超過500人。
自然,也有令人不太愉快的故事。一日,海圻艦派員上岸採購活豬若干頭,放置駁船內,另雇一拖船拖往艦旁,擬宰殺供官兵食之。不知是這些英國豬從沒見過大海,還是不願為中國人口中之食,運輸途中趁浪涌纜斷之機,竟全部從駁船中傾逸而出,飄浮水面。艦上官兵見狀,哪甘心這等即將到口的洋豬落海而逃,迅即卸下舢舨數條,全力圍捕。此情此景,早被乘船游弋海上的英報記者盡情搶拍攝入鏡底。兩日後,當地報紙便登出海圻艦官兵乘舢舨捕撈豬仔的大幅新聞照片。其附文說明道:“從前,英人多稱華人頭頂后蓄有豬尾,一稱辮子,現見海圻官兵頭上豬尾盡去,但仍喜食豬肉,似與豬仔結有不解之緣。”
海圻號巡洋艦
“好個英國鬼子,老子不遠萬里來慶賀你的國王老兒加冕典禮,你卻借題發揮,侮辱老子的國格人格
!”海圻艦官兵閱罷,對此等不友好行徑氣憤之極,紛紛請允派員上岸與英國官方和報館交涉,要求對方公開登報賠禮道歉,挽回不良影響。但駐英使館官員卻解釋說:“英人言論自由,明載憲法。此一報道雖語涉諷刺,但事存不假,似不能據此認定即系惡意侮我之舉。再者,我艦初到彼邦,未便因此小題大做,招致涉外事件。”於是,官兵們只好吞下這口窩囊氣。
橫跨大西洋
1911年6月26日,完成赴英慶賀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的海圻艦,自朴次茅斯港外錨地啟航,回到普利茅斯港補充煤水食物。兩周后,再次沿英吉利海峽東行,穿過多佛爾海峽進入北海,駛抵紐卡斯爾港。紐卡斯爾市為英格蘭東北部沿海工業重鎮,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就坐落在該港。至此,海圻艦這艘遠“嫁”中國的巡洋艦算是真正回到了娘家。在此,海圻艦停泊將近一個月,進塢更換了艦內全部電線。維修工程完成後,海圻艦啟航向美利堅合眾國東海岸進發。
這是中國軍艦首次橫跨大西洋。8月10日左右,經過兩個星期的連續航行,海圻艦越過4000海里的浩浩大洋,抵達紐約。
為歡迎中國軍艦到訪,美國海軍部派出萬噸級巡洋艦北達科塔號作為陪訪艦,與海圻並舷而泊,並指定一名中校軍官為聯絡官駐艦協調。抵美次日,美國國務卿、海軍部長便分別會見了程璧光統領和湯廷光管帶等人。第三天,兩位軍政要員又聯合舉行盛大招待酒會,款待海圻艦官兵。第四天,程璧光、湯廷光等應邀前往波士頓,晉見了正在避暑別墅休假的塔夫脫總統。
“海圻”艦官兵前往格蘭特墓地拜謁。
程統領以“恭敬不如從命”之態,欣然隨經理來到後台。此時,全體演職員以飾演紅寡婦的女主角打頭,男女分列鼓掌歡迎中國海軍將軍。程璧光見狀大悅,即席致詞,對演職員的精彩表演給予高度讚揚,語謂“此劇乃吾人此次出國訪問以來所見演藝之最出色最精湛者”,再次贏得滿場喝彩。劇院經理興奮地鼓動道:“Girls,getacquaintancewiththeAdmiral!(小姐們,來熟悉一下這位海軍將軍吧!)”還沒有等程璧光明白是什麼意思,數十名濃妝艷抹、酥胸高矗的美女蜂湧而上,瞄準目標一番狂吻。頓時,身為艦隊司令的程統領成了大花臉,兩頰密密麻麻啄滿了美女們留下的口紅印痕。恪守“男女授受不親”信條的程大人,這回算是開足了“洋葷”。
中國軍艦首次出訪美國本土,在全美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已故美國總統格蘭特之子、駐紐約區陸軍最高司令官小格蘭特將軍熱情接見了程璧光統領一行,並派夫人陪同海圻艦官兵拜謁了格蘭特總統墓,參觀了格蘭特紀念館。美國海軍紐約造船廠廠長羅伊澤將軍也熱情邀請程統領前往該廠參觀訪問。為能邀請程統領到訪,美國鐵路公司總幹事甚至以邀觀尼亞加拉大瀑布為誘,於返程途中將客人拉到伯利恆鋼廠參觀。
海圻艦在美國紐約訪問的一個星期,是在熱烈歡快的友好氣氛中度過的。中國駐美大使張薩棠為使海圻艦訪美達到預期效果,在上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美華僑華人商會團體更是全力以赴,各種聯歡會、招待會一個接著一個,讓海圻艦官兵大有賓至如歸之感。
當然,華僑華人反應最強烈的行程當數海圻艦抵達古巴。海圻艦受命赴英慶賀英王加冕之際,適值墨西哥發生反華排華暴亂,清政府駐墨使館代辦沈艾孫急電國內派艦護僑。清政府於是令海圻艦於英國外交使命結束后,順訪美國、古巴、墨西哥,以宣慰僑胞。
海圻號巡洋艦
8月中旬,海圻艦由紐約啟航,沿美國東海岸南下,穿過佛羅里達海峽,駛抵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華僑總商會聞訊,組織數百人到港口迎接。旋即僑領聯名柬請艦上見習生以上官兵,至中華總商會參加隆重的歡迎宴會,為遠道而來的祖國親人接風洗塵。據親歷者日記記載:“一時賓主咸集,如逢老友,如歸故鄉,無不開懷暢飲,談笑風生,極人生之樂事。”更令官兵們感動的是,每當離艦登岸,一遇僑胞,無論男女老少,都競相請至家中,盛情招待。臨別,還贈送各種紀念品。如遇同鄉同宗官兵,更是一請再請,情真意切,令人難忘。
海圻艦抵古巴第三天,古巴總統接見了程璧光統領和湯廷光管帶。談及華僑,總統表示:“古巴軍民決不會歧視華僑,因為古巴對西班牙戰爭期間,華僑曾與古巴軍民共同戰鬥,為古巴的獨立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歷史事實,將為古巴人民所永誌不忘。”但據僑領反映,1847年首批華僑抵達古巴時,其境遇十分悲苦,形同豬狗。雖有改善,但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許多僑領與普通僑民一致認為,海圻艦的到訪,為改善旅古僑民的處境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海圻艦在古巴停泊10天後,原擬繼續西行800多海里,訪問墨西哥。但因墨西哥政府已就排華事件與清政府駐美、古、西特命全權大使張薩棠簽訂了協議,正式向中國政府賠禮道歉,償付受害僑民生命財產損失,又正值墨與鄰國發生戰事,因此,經請示國內,中止前往。
至此,海圻艦經過近120天的航程,完成了所有外交使命,就要返航回國了。然而一場改朝換代的空前大革命在中華大地爆發,阻滯了海圻艦官兵的歸國夢。
海外易幟
海圻艦返航回國,本應選擇從哈瓦那經加勒比海過巴拿馬運河,沿美國西海岸直接橫跨太平洋回到上海,完成一次中國海軍遠航史上開創先河的環球航行壯舉。不僅如此,而且這條航路只有9510海里,比按原航線回國整整縮短三分之一的航程。但海圻艦還是選擇了後者。究其原因,前者航途除了在夏威夷能實施補給外,再無第二個補給點;而後者則有英國海軍管轄的近10個港口,隨時可以實施補給。這對於以燃煤為原料且無冷藏設備的海圻號巡洋艦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儘管如此,就其航行里程和所達海域而言,我們還是可以稱其為一次環球大航行。
1911年9月初,海圻艦離開哈瓦那,順訪位於大西洋中的英屬百慕大群島首府哈密爾頓。3日後,解纜續航,返抵英格蘭西北岸的巴羅因弗內斯港。
時值9月下旬,國內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標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風起雲湧,燎原全國。消息傳來,群情激昂。
海圻艦三副黃仲煊,1908年煙台海校第二屆駕駛班畢業生,福建閩縣人,中華民國首任海軍部長兼海軍總司令黃鐘瑛的胞侄。早在煙台海校學習期間,他就秘密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此刻,同盟會在國內發動辛亥革命,黃仲煊立即在艦上展開地下活動,爭取海圻艦在海外易幟,擴大國際影響。他首先秘密串聯三官廳同僚、巡查、總頭、總炮手、見習生等20多人,然後分頭到兵艙和二官廳展開發動和組織工作,獲得廣大官兵的積極響應。就在此時,又傳來武昌起義勝利的喜訊。黃仲煊立即率骨幹分子公開請求程璧光統領、湯廷光管帶登艦一呼,出面領導全艦官兵參加革命大業。
經過與駐英大使劉玉麟一番緊急磋商,程璧光、湯廷光同意領導全艦官兵加入革命陣營。程璧光為此專門集合全艦官兵甲板訓話。他開門見山地說:“各位近日所議,我已皆知。你們任何人如欲回國參加革命工作,請站到右舷,不贊成的站到左舷。待我唱出‘一二三’末一字時,即請各位按自己的意願,決定行動。”言畢,程璧光略為停頓了一下,接著高聲唱出“一……二……三”。霎時,但見站在甲板左舷的官兵全部移至右舷,而站在右舷的官兵則無一人走過左舷,就連訪美時紐約海軍造船廠廠長羅伊澤將軍贈送給程統領的那隻白色波斯貓也不例外。一時間全艦鼓聲雷動,官兵們歡呼雀躍。
海圻號巡洋艦
1912年1月1日,是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海圻艦在巴羅港舉行了隆重的易幟儀式。全艦官兵軍容嚴整,列隊后甲板;由40名水兵組成的儀仗隊持槍站在最前列;雄壯的軍樂聲中,隨著程璧光一聲“換旗”令下,管帶湯廷光將一面新制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雙手捧給值更官,值更官在兩名持槍護旗兵的護衛下,驅步艦尾旗竿下,首先降下黃色青龍旗,然後升起紅黃藍白黑五色旗。
海圻艦滯留英格蘭,一呆就是半年,直到1912年3月末,才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航程。海圻艦由巴羅港南下,穿過愛爾蘭海峽和聖喬治海峽,在位於威爾士西端的卡迪夫港補足煤水食糧,沿出國航線直布羅陀—塞得—亞丁—科倫坡—新加坡原路返回,於5月末駛抵上海楊樹浦碼頭。
海圻艦回來了,回到了政局動蕩的中華民國;海圻艦官兵回來了,回到了風雨飄搖的窮困故鄉。當然,也有沒回來的。他們是3名因病亡故的水兵。根據國際海軍慣例,他們已就地海葬於藍色的大洋。
海圻號從回國到1937年自沉江陰時都是中國最大的軍艦(有說法說“海圻”原名“海地”,但只有一本書一筆帶過,錄此存疑)。排水量在新中國建立前的中國海軍史上僅次於“定遠”級和“重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