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腫

硬膜下血腫

硬膜下血腫是一種顱腦疾病。本病發生率約為11%,占顱內血腫的50%~60%。平均年齡為31~47歲,大部分為男性患者。大腦外面有一層堅韌的膜,叫硬腦膜。血液積聚在大腦和硬腦膜之間,稱為硬膜下血腫。根據傷后血腫發生的時間,將本病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急性患者,常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一側肢體無力,嚴重者可出現昏迷。慢性患者可逐漸出現頭暈、頭痛、乏力、一側肢體麻木、記憶力降低、胡言亂語等表現。根據病情選用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本病常引起頭痛、乏力、煩躁不安、記憶力下降等不適,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出血量小者,多數可治癒。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病因


● 根據傷后血腫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硬下血腫(傷后3天以內)、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傷后3天至3周內發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腫(傷后3周以上)。
● 急性和亞急性硬膜下血腫,一般由加速性暴力引起。
● 慢性硬膜下血腫絕大多數有輕微頭外傷史。
● 小兒慢性硬膜下血腫雙側居多,常因產傷引起。

癥狀


急性硬膜下血腫

● 臨床癥狀較重,病情發展快。
● 頭痛
● 噁心
● 嘔吐
● 煩躁不安
● 一側肢體無力
● 嚴重者可出現昏迷

慢性硬下血腫

● 常於傷后1~3個月後出現。
● 頭暈
● 頭痛
● 乏力
● 一側肢體麻木
● 記憶力降低
● 胡言亂語

檢查


● 顱骨X線、頭顱CT、頭部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 顱骨X線
● ● 是檢查頭部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有助於醫生了解患者顱骨的形態是否完整。
● 頭顱CT
● ● 頭顱CT簡便、安全,可明確血腫的位置、大小和數目等。對於慢性硬膜下血腫,通過頭顱CT掃描還能從血腫形態上估計其形成時間,從密度上推測血腫的期齡。
● 頭部磁共振成像
● ● 磁共振掃描是診斷急性硬膜下血腫的敏感檢測方法,小面積急性硬膜下血腫也可以被識別。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結合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
● 頭部曾受過外傷。
● 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
● 影像學檢查
● ● 顱骨X線: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腫病人伴有顱骨骨折,慢性硬膜下病人可顯示腦回壓跡、蝶鞍擴大和骨質吸收。
● ● 頭顱CT:急性硬膜下血腫在腦表面呈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區。慢性硬膜下血腫在顱骨內板下可見一新月形、半月形混雜密度或等密度陰影,中線移位、腦室受壓。
● ● 頭部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的顯示血腫的部位和大小、形態。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腫的不同時期T1和T2信號不同。

鑒別診斷


● 硬膜下血腫需要與神經官能症、老年性痴獃、高血壓腦病、顱內腫瘤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根據病情選用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
● ● 急性硬膜下血腫出血量大,癥狀明顯,危及生命者需立即開顱行血腫清除,對清除血腫后顱內壓仍偏高者可行去骨瓣外減壓術。
● ● 對慢性硬膜下血腫,可先採用穿刺放液引流治療,無效時開顱行血腫清除及切除血腫包膜。
● 非手術治療
● ● 癥狀輕微,併發症危重複雜不能耐受手術者,可只行對症治療、藥物治療,不做手術治療;未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可以試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療;如果單葯阿托伐他汀療效不佳,可以聯合阿托伐他汀和小劑量地塞米松治療。

危害


● 本病常引起頭痛、乏力、煩躁不安、肌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不適,會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一定影響,急性出血、血腫量大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預后


● 經過及時規範的治療,多數患者預后良好。

預防


●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頭部外傷。如果發生外傷,應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