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百色起義的結果 展開

百色起義

1989年陳家林執導電影

《百色起義》是廣西電影製片廠製作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陳家林導演,盧奇李良濤郭少雄唐湯民、程文寬等人主演。

故事主要講述蔣、桂軍閥矛盾激化,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派遣鄧小平化名鄧斌(盧奇飾)來到廣西,由鄧斌說服俞作柏(郭少雄飾)、李明瑞(唐湯民飾),將他們掌控的部隊和軍需輜重迅速轉移到了桂西重鎮百色,后發動百色起義。影片於1989年7月30日正式上映。

劇情簡介


宣傳海報
宣傳海報
蔣、桂軍閥矛盾激化,原國民黨廣西農工民主廳廳長俞作柏派胞弟俞作豫到武漢前線策動任總指揮的表弟李明瑞臨陣倒戈反桂,迫使新桂系李宗仁、黃紹、白崇禧兵敗而逃。
蔣桂戰爭結束后,蔣介石委任俞作柏為廣西省主席,同李明瑞一起主持廣西軍政事務。俞作柏在香港拜會中共領導人,請求派幹部到廣西協助工作。中共中央決定由秘書長鄧小平率一大批共產黨員前往廣西。蔣介石也指派門生鄭介民到廣西掣肘俞作柏。鄧小平化名鄧斌來到南寧,與地下黨領導人雷經天、俞作豫等分析形勢,決定全力作好對俞作柏的統戰工作。任教導總隊負責人和警備大隊長的中共地下黨員張雲逸,也根據中共的指示積極改造舊軍隊。
因土豪劣紳妄圖推翻俞作柏政府,俞便採納了鄧斌提出的大興農會、懲治土豪劣紳的主張,同意給農軍發槍。蔣介石對廣西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深感不安,指示鄭介民一面扣發糧餉,一面收買部隊高級軍官。內外交困的俞作柏不聽鄧斌勸說,貿然參加倒蔣的軍閥內戰,結果兵敗,南寧形勢日趨惡化。
鄧斌審時度勢,決定將共產黨掌握的武裝部隊帶到右江地區,走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經中央批准,同意創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並委任鄧斌為紅七軍、紅八軍政委,張雲逸為紅七軍軍長,俞作豫為紅八軍軍長。鄧斌立即電請李明瑞到桂西重鎮百色共商大計,並在前委會上提議:呈報中央任命李明瑞為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
百色起義的號角吹響,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百色宣告成立,右江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百色起義成功了。鄧斌又率隊踏上了新的征程。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盧奇鄧斌(鄧小平)
程文寬張雲逸配音 陸建藝
蘇林周恩來配音 胡連華
郭少雄俞作柏配音 孫敖
許道臨蔣介石配音 楊培松
李良濤鄭介民配音 張玉昆
於德安俞作豫配音 劉大航
張玉春雷經天配音 吳永慶
常寧國龔飲冰配音 徐雁
韓力龔鶴村配音 鄭萬玉
張超盧明珠
孫奇龍韋拔群配音 徐丹
馬德龍白崇禧
李明陳豪人配音 孫佳禾
郝岩李夫人配音 劉雪婷
黃力加馮達飛
黃小雷葉季壯
邵宏來李宗仁
郝鐵男曹副官
唐湯民李明瑞配音 王瑞
黃河韋克華
劉兵黃權配音 胡連華
魯文於淑儀配音 金毅
高蘭村李朴
曹秋根覃日昌
李傑黃紹竑配音 徐雁
王大明呂煥炎配音 徐丹
趙潤峰李謙
朱永坤薛岳
劉亞麗楊金梅
韋奔波嚴敏
惠工許廷傑
何有才袁任遠
周旭奇黃治峰
朱藝丹韋老布
孟慶林莫福順
湯志江熊鎬配音 胡連華
-旁白配音 劉健魁
(參考資料來源)

職員表


製作人吳必克/製片主任、周廣鈺/製片主任、侯育中/製片主任、張沖霄/製片主任、馬清身/製片、孫顯春/製片
導演陳家林
副導演(助理)黃力加/副導演、湯志江/副導演、於德安/副導演、張玉春/副導演、李明/副導演、韓力/副導演
編劇侯育中、朱旭明
攝影劉建魁/攝影、蔡小鵬/攝影、粟克/副攝影
配樂金復載/音樂作曲、閔樂康/指揮
剪輯吳光燦
道具周曉丹程少尉
美術設計路奇/美術、張鳴/副美術
造型設計楊樹棟/化妝造型、趙力/化妝
服裝設計胡臣、陳愛梅、李淑艷
視覺特效李鳳軍/背景設計、王鳳學/背景設計、王立宏/背景設計、王金成/背景設計、王文靜/背景設計、董安輝/煙火設計、侯晶岩/煙火設計、於華/擬音
燈光郭旺
錄音韓維君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鄧斌

    鄧斌

    演員盧奇

    蔣桂戰爭結束后,受中共中央委派鄧小平化名鄧斌抵達廣西首府南寧,與地下黨領導人雷經天、俞作豫等分析形勢,並會見俞作柏。鄧斌在省主席俞作柏出征反蔣后,派部隊向西北進駐山區及鎮守南寧通往河內的必經之地,還派人佔領了省軍械庫。當省主席俞作柏的軍隊在廣西、廣東交界處被擊潰時,立即將軍械庫的全部軍火轉移到早已在南寧港準備好的輪船上撤出南寧,進軍至廣西省西部偏遠的集鎮百色,在那裡鄧斌和張雲逸開始策劃了百色起義。

  • 李明瑞

    李明瑞

    演員唐湯民

    蔣桂戰爭爆發后,李明瑞出任陸軍第十五師師長,俞作柏出任廣西省政府主席,與俞主持全省軍政, 后沒有聽從鄧斌的勸阻,與俞倒戈反蔣。由於部下叛變,俞、李內部分裂,反蔣失敗,失敗后,李明瑞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鬥爭。12月11日與陳豪人、張雲逸、俞作豫等領導百色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第八兩軍總指揮。

  • 俞作柏

    俞作柏

    演員郭少雄

    1926年,蔣桂戰爭結束后,俞作柏在南寧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在香港拜會中共領導人,請求派幹部到廣西協助工作,與中共中央委派的鄧斌見面相談。因土豪劣紳妄圖推翻俞作柏政府,俞便採納了鄧斌的主張,違背蔣令其對桂系“根本剷除”之命令,收編桂軍殘部,組建廣西編遣分區教導總隊,培養初級軍政幹部。后沒有聽從鄧斌的勸阻,出兵反蔣,同李明瑞進軍粵境,被粵將領所敗。

  • 張雲逸

    張雲逸

    演員程文寬

    張雲逸作為廣西省警備大隊的大隊長和教導總隊的隊長,積極改造舊軍隊。之後率眾到達右江與鄧斌會見,於12月11日和陳豪人、雷經天、龔鶴村等一起發動廣西百色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出任軍長。

  • 俞作豫

    俞作豫

    演員於德安

    俞作柏胞弟。俞作豫到武漢前線策動任總指揮的表弟李明瑞臨陣倒戈反桂,結束后與鄧斌、雷經天等分析形勢,決定全力作好對俞作柏的統戰工作。12月11日,與鄧斌、張雲逸、李明瑞一起領導舉行了百色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出任紅八軍軍長

音樂原聲


曲類曲名
插曲廣西不得了
管弦樂曲卡門序曲
交響序曲百色起義
劇照
劇照

幕後製作


1、拍攝《百色起義》時,由於小平同志煙癮比較大,本來不抽煙的盧奇為了演好鄧小平,就從抽煙開始去揣摩偉人的言行舉止。
2、《百色起義》里有一場罵人的戲:當時鄧小平收到中央一份錯誤指導的電報,鄧小平就罵了一句。錄了兩次音,一個是“不管他那麼多”,一個是“滾他媽的蛋”。沒想交上去之後,后一個居然通過了。
3、廖瑞能飾團長面對面與鄧小平坐在一起,鏡頭要定格在鄧小平身上作為特寫,他還沒等到工作人員打招呼,聽見攝影機從後面“絲絲”地過來,便連忙把頭縮進去。結果鏡頭試了好幾次,累的攝影師們滿頭大汗。
4、《百色起義》穿幫拍攝場景:革命者被逮捕,被帶到一堵牆前集體屠殺。在他們呼喊著口號倒下后,背後的牆上露出幾個大字:“違章照拆,城宣委。”
影片《百色起義》動用的人力、物力都比較大。全片上千人的群眾場面達14次,6000人以上的場面為5次。影片在外景拍攝時共用去汽油28噸,柴油3噸。外景拍攝結束時拉回廣西的服裝、道具共47卡車,發往長春(借長影的物資)的火車皮有一個悶罐,一個平板。全組的基本成員最多時達160餘人。58天的外景拍攝期需轉點五次(四縣一市),全組連一次假也未放過。

播出信息


宣傳海報
宣傳海報
《百色起義》首映式於1989年7月30日在京隆重舉行。遼寧瀋陽舉行首映式起用軍樂隊伴奏開場,廣西金城江上映頭三天日夜場所有電影票被訂購一空,廣西百色市頭三天連續上映33場均爆滿。

獲得榮譽


序號獲獎獎項獲獎年份
1第一屆中國電影節優秀影片獎1989年
2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盧奇) 1990年
3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提名 1990年
4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1990年
5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剪輯獎提名(吳光燦) 1990年
6首屆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攝製組獎 1990年
7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度優秀影片獎1991年

作品評價


網站影評

《百色起義》的突出成就可概括成一句話:再現了歷史,創造了人物。鄧小平在風雲突變錯綜複雜的形勢下,雄才大展,親自領導了這次在統戰、兵運和農運方面都創造了寶貴經驗的成功的起義。那段歷史今天可能已經很少有人知道,而影片真實、生動又富有激情地展現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再現了如火如荼的起義盛況。(新浪娛樂評)
圍繞百色起義的史實進行創作,將重大歷史時間和重要歷史人物成功的再現於銀幕,並實現了歷史感與現實感、紀實性和史詩性的統一。成功刻畫了鄧小平同志崇高的精神世界,表現出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場面。(中國網際網路評)
電影《百色起義》圍繞百色起義的史實進行創作,將重大歷史時間和重要歷史人物成功的再現於銀幕的同時,它也把一支伴隨著百色起義誕生的少數民族部隊推到觀眾面前,他就是一支在中國紅軍戰鬥序列中驍勇善戰、英勇頑強的部隊——紅七軍。(百色廣電網評)
劇照
劇照

期刊影評

《百色起義》使人有一種振聾發饋、耳目一新之感。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所以有這樣強大的催人奮發的思想力量、藝術力量,我想,首先由於它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披荊斬棘,開荒辟莽,創造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歷史不是可以任人宰割,任人曲解的。(《電影通訊》文評)
《百色起義》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大型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這部影片是一篇珍貴的歷史文獻,是一部創作態度嚴謹製作精良的藝術品,更是一首頌揚革命、頌揚領袖的輝煌讚歌。(《台州晚報》文評)
影片《百色起義》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紀念百色起義60周年而創作的。說它是“遵命文學”,也許不大確切。因為並非是領導出題,而是由於電影藝術家的時代責任感。百色起義發生在廣西,創作《百色起義》就成為廣西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編劇侯琦中、朱旭明從1986年開始,經過一年創作,七易其稿后老一輩革命家王震等同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政領導都給予大力支持。(《民族藝術》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