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火

漢語詞語

“焰火”,煙火劑燃放時所發出的各種顏色的火花,有時即指煙火劑本身。有平地小煙火和空中大煙火兩類。一般系包紮品,內裝藥劑。點燃后煙火噴射,呈各種顏色,並幻成各種景象。始於宋代。今又稱“禮花”,為節日所常用。

詞義


yànhuǒ [方]∶見“煙火” yàn huǒ
即“煙火”。
焰火
焰火
附:煙火:yān huǒ
①炊煙。借指住戶人家:狗吠雞鳴,煙火稠密。
②猶烽火。邊境有入侵:北邊又起煙火。
③指熟食:不食人間煙火。
④指後代繼承者:四時祭掃,煙火不絕。

句子


1.指不吃熟食。道家修鍊主張絕粒卻谷,不吃世間煙火物。 2.謂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凡俗。
無煙火藥:
wú yān huǒ yào
燃燒時產生微煙的火藥。分單基葯(如硝化棉加助劑制的火藥)、雙基葯(如硝化棉與硝化甘油製成的火藥)、三基葯(如含硝化棉、硝化甘油和硝基胍的火藥)等。通常由硝酸纖維素用有機溶劑(如乙醇等)膠化成形后,揮發除去溶劑而成。是軍事上最常用的發射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