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扎染技藝
白族扎染技藝
白族扎染技藝,雲南省大理市地方傳統紡織品染色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扎染古稱“絞纈”,是中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藍靛(雲南民間俗稱板蘭根)。
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族女子進行扎染
唐貞元十六年,南詔舞隊到長安獻藝,所著舞衣“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即為扎染而成。
明清時期,洱海白族地區的染織技藝已到達很高水平,出現了染布行會,明朝洱海衛紅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時的暢銷產品。
近代以來,大理染織業繼續發展,周城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織染村。

白族姑娘在檢查扎染成品
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紮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局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松、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
在一些白族地區,一種稱為“反樸法仿扎染”的工藝製品正應運而生。反樸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潑畫而非潑畫,圖案花紋兼有扎染與潑畫之風格的新工藝。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扎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回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大理扎染的圖案也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起碼有數百種之多,而且各種尺寸大小都有,衍生出扎染包、扎染帽、扎染衣裙等琳琅滿目的工藝品。
扎染的製作方法別具一格,舊籍生動地描述了古人製作扎染的工藝過程:“‘擷’撮采線結之,而後染色。即染,則解其結,凡結處皆原色,余則入染矣,其色斑斕。”扎染的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乾、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 扎花

白族扎染——扎花
扎染用的布料過去完全採用白族自家手工織的較粗的白棉土布,由於土布已較少,主要用工業機織生白布、包裝布等布料,吸水性強,質地柔軟。先由民間美術設計人員根據民間傳統和市場的需要,加上自己一定的創作,畫出各式各樣的圖案,由印工用刺了洞的蠟紙在生白布上印下設計好的圖案,再由村裡的婦女將布領去,用細緻的手工按圖案縫上,再送到扎染廠或各家染坊。
扎花是以縫為主、縫扎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範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
• 浸染

浸泡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后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浸染採用手工反覆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緻。
大理白族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一千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織染文化。
張仕紳,男,1941年8月22日出生。2007年6月,張仕紳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大理市申報。項目名稱:白族扎染技藝。
段銀開,女,1975年出生。2018年5月,段銀開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雲南省大理市申報。項目名稱:白族扎染技藝。
2012年,國家級白族璞真扎染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段銀開多方籌集資金近400萬元,修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為基本建築形式的扎染博物館,收集、整理幾經失傳的扎染傳統圖樣1800多張、模板3600多塊、傳統扎染品700餘件。

印染成品
2013年4月6日-4月10日,由文化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西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系列活動在陝西西安大唐西市舉行,雲南白族扎染技藝以傳承人現場技藝演示及實物、圖文相結合等展陳方式被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