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光學獎

王大珩光學獎

王大珩光學獎是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的獎項,旨在促進中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中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

王大珩光學獎的前身是1996年設立的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2000年3月31日經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並通過中國科技部的批准。

根據中國光學學會官網顯示,王大珩光學獎分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和高校學生光學獎。截至2018年11月,王大珩光學獎共評選了十四屆,先後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21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201名。

獎項歷史


1996年,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設立基金,用於“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的頒發,並執行了三屆。
2000年3月31日,在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會議上,決定將該獎的名稱改為“王大珩光學獎”,並通過中國科技部的批准。

獎項設置


王大珩光學獎分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和高校學生光學獎,其中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每次2名,每人獎金10000元。高校學生光學獎:每年評選一次,每人獎金5000元。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中國光學學會設立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負責評選組織工作。理事會受中國光學學會領導,並向學會常務理事會報告工作。理事會主席由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擔任,理事會理事組成由理事會主席提名,中國光學學會常務理事會確定。辦事機構負責人由理事會主席指定中國光學學會1名副秘書長擔任。

申報條件

• 申報辦法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由兩位不同單位的教授級專家推薦,連同申請書一式15份和附件(發表論文與著作清單,5~7篇代表性論文,著作封面與寫作字數證明,以及獲獎證書、應用證明、評價引用證明,或其它反映成果水平與效益的重要資料複印件等材料)一式1份,於評選通知所規定日期前報送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
推薦人推薦書格式不限,列印或書寫,註明推薦人單位、職務/職稱,至少1份親筆簽字,可複印。附在申請書後。
高校學生光學獎:由所在院校光學、光學工程等相關學科的首席教授或負責人(或由中國光學學會建議人員)任評選小組組長,會同相關院系教學(含研究生教學)負責人,組織具有學科代表性的專家組成評選小組,對申請者材料進行評選申報,並將評選結果及申請表一式15份與相應附件(代表性論文、科技報告、科研與教學實踐參賽獲獎證書,其它反映成果、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重要資料複印件等材料)一式2份,於評選通知所規定日期前報送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
上報材料時,高校學生光學獎的評選小組組成成員名單應同時報學會辦公室備案。若有自己直接指導課題的研究生申請,導師須迴避。
上述材料匯總後由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進行評選,在當年底前公布評選結果,頒獎典禮固定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舉行。

評選考核

• 評選條件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年齡在45歲以下(特別優秀的申請者可放寬到50歲以下)的中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科技人員,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在光學與光學工程有關學科領域的研究有突出的創新成果,在國內外刊物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或在工程技術上有突破性創造,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申請者應是中國光學學會會員。
高校學生光學獎: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決定的相關高等院校相關學科與學科方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含本年度畢業生),年齡在32歲以下,熱愛祖國,品德端正,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異,有創新、進取、團隊精神,在科研或教學實踐活動中做出創造性成績,有志為中國光學事業做出貢獻。
• 評選範圍
高校學生光學獎頒獎對象為具有光學、光學光程和相關學科博士點的全部高校,須由所在高校組織評選推薦。中國科學院大學(含中國科學院研究所)推薦名額總數不超過3人,其它高校推薦人數不超過1人。每屆高校學生光學獎採用差額評選,獲獎者不超過30人。
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與高校學生光學獎均由王大珩光學獎理事會負責評選。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1996年到1999年,王大珩光學獎的前身中國光學學會科技獎執行了三屆。截至2018年11月,王大珩光學獎先後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21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201名。
• 王大珩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名單
年度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
1996年龔旗煌北京大學
1997年曹健林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
1998年阮雙琛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
2001年張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007年高志山南京理工大學
童利民浙江大學
2009年劉海濤南開大學
孫洪波吉林大學
2010年劉偉偉南開大學
李志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012年李傳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劉雪明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
2013年劉運全北京大學
李小英天津大學
2014年劉輝南京大學
2015年周朴國防科技大學
許金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6年胡慧珠浙江大學
孫方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年肖雲峰北京大學
侯靜國防科技大學 
• 歷屆王大珩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名單
年度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獲獎者姓名獲獎者單位
1996年王叢芳北京大學龐長富北京理工大學
馮文毅清華大學劉艷華長春光機學院
李智紅南開大學古淵重慶大學
何曉晴天津大學虞國華華中理工大學
王濱浙江大學劉濱南京理工大學
1997年李勤北京理工大學王鵬謙北京大學
王傑天津大學趙東暉南開大學
馬遠升浙江大學伍陵川重慶大學
顧春明長春光機學院
1998年常紅北京理工大學安宏林北京大學
朱曉華中理工大學葛春風南開大學
井文才天津大學顧國華南京理工大學
李方紅浙江大學劉海松清華大學
楊蘇輝長春光機學院
2001年羅樂北京大學董新永南開大學
張旭長春理工大學李川天津大學
李筠長春理工大學
2003年任海振北京大學胡明列天津大學
程學岷北京理工大學石志敏浙江大學
劉海濤清華大學熊春才重慶大學
楊新江南開大學
2007年王麗娟長春理工大學王健華中科技大學
曲波北京大學宋軍浙江大學
談宜東清華大學張楠南開大學
朱濤重慶大學屈惠明南京理工大學
劉歡天津大學張亮亮北京理工大學
2009年楮賽賽北京大學陳俊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辛明清華大學張豫復旦大學
張逸竹南開大學張益昕南京大學
鍾凱天津大學匡胤洲北京工業大學
陳達如浙江大學張國鋒山西大學
程德文北京理工大學劉坤上海交通大學
隋修寶南京理工大學郝強華東師範大學
周朴國防科技大學
2010年秦毅北京大學劉佳華東師範大學
付星清華大學羅智超華南師範大學
洪靈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冷晗陽南京大學
李靜北京理工大學汪喜林南開大學
於永吉長春理工大學王道檔浙江大學
李皓復旦大學林佳上海交通大學
丁運鴻華中科技大學鄒長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馬浩統國防科技大學
2012年馬金貴復旦大學閆明華東師範大學
周宗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小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邢星北京大學王然北京理工大學
王雅君山西大學於源華中科技大學
寇君龍南京大學張益軍南京理工大學
任夢昕南開大學劉麗煒長春理工大學
段小明哈爾濱工業大學薛曉曉清華大學
王攀浙江大學馬閻星國防科技大學
方曉惠天津大學任懷瑾上海交通大學
劉江北京工業大學袁毅華南師範大學
2013年劉永椿北京大學徐佳北京工業大學
雷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然北京理工大學
陶海岩長春理工大學張俊文復旦大學
陳文學國防科技大學宋偉哈爾濱工業大學
石理平華東師範大學徐毅華南師範大學
祝曉松華中科技大學李林南京大學
左超南京理工大學范飛南開大學
黃玲玲清華大學張一馳山西大學
黎飛宇上海交通大學丁振揚天津大學
鄒俊浙江大學丁冬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賈平崗重慶大學
2014年黎敏北京大學林遠海北京工業大學
潘奕捷北京理工大學鄭陽長春理工大學
王源泉復旦大學粟榮濤國防科技大學
張旺哈爾濱工業大學秦忠忠華東師範大學
張建華南師範大學劉哲華中科技大學
魚曉華南京理工大學張聿全南開大學
廖金鑫清華大學徐忠孝山西大學
黃長明上海交通大學劉鵬翔天津大學
丁飛浙江大學孫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強重慶大學
2015年耿基偉北京大學鄭崇北京工業大學
邵明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振躍北京理工大學
倪小龍長春理工大學王一光復旦大學
王雄國防科技大學申英傑哈爾濱工業大學
宮曉春華東師範大學韓兵華南師範大學
李樹輝華中科技大學盛沖南京大學
楊明珠南京理工大學李健雄南開大學
鮑成英清華大學李玉清山西大學
曾明上海交通大學張學遷天津大學
凌瞳浙江大學鄧光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高磊重慶大學
2016年柴真北京大學劉飛飛北京工業大學
劉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付時堯北京理工大學
高嫻長春理工大學盧啟景復旦大學
馬鵬飛國防科技大學趙文宇哈爾濱工業大學
鄧書金華東師範大學陳重江華南師範大學
梅安意華中科技大學陳錦輝南京大學
孫佳嵩南京理工大學陳賽南開大學
王宇清華大學鄧曉瑋山西大學
何沛倫上海交通大學杜陽天津大學
朱劍飛浙江大學沈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張曉蕾重慶大學
2017年劉明明北京大學高壽飛北京工業大學
馬希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程陽北京理工大學
毛珊長春理工大學王昊天復旦大學
許將明國防科技大學馮昆鵬哈爾濱工業大學
林康華東師範大學劉萌華南師範大學
周海龍華中科技大學尹春陽南京大學
夏斯浩南京理工大學李占成南開大學
郭晶晶清華大學鄭華丹山西大學
張喆林上海交通大學李泉天津大學
申俊飛浙江大學王軼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農金鵬重慶大學 

頒獎典禮

2018年11月25日,中國光學學會“第十四屆王大珩光學獎”頒獎活動於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舉行。

文化傳統


為促進中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中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特設立王大珩光學獎。

社會評價


許多獲得王大珩光學獎的人員已經成長為學有成就的科學家,其中多人擔任科技部門、科研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負責人。(中國光學學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