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罐驛鎮

重慶市九龍坡區轄鎮

銅罐驛鎮,隸屬於重慶市九龍坡區,地處九龍坡區西南部,東與大渡口區跳磴鎮相連,東南臨長江,與江津區隔江相望,西與西彭鎮接壤,北與陶家鎮毗鄰,距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駐地42千米,區域總面積23.31平方千米。

明代,於銅罐驛鎮一帶設水驛站,名銅罐驛;1985年6月,由冬筍壩鎮改為銅罐驛鎮,銅罐驛鄉併入銅罐驛鎮。截至2018年末,銅罐驛鎮戶籍人口為25850人。截至2020年6月,銅罐驛鎮下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冬筍壩社區。

2018年,銅罐驛鎮有工業企業53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明代,於銅罐驛鎮一帶設水驛站,名銅罐驛。
清朝時期,裁驛。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縣改建為12里,屬巴縣慈里四甲;清末,屬集思鎮。
民國元年(1912年)后,以銅罐場為鄉級政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稱銅罐里。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建銅罐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銅罐鄉改為銅罐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銅罐聯保改為銅罐鄉。
1951年12月,划銅罐驛鄉和西彭鄉部分建冬筍壩鄉。
1952年10月,划銅罐、元明、陶家、西彭4鄉部分村建寶華鄉;同年12月,划銅罐、跳蹬2鄉部分建白沙鄉。
1954年4月,冬筍鄉併入銅罐鄉。
1955年3月,划銅罐鄉場鎮部分建冬筍壩鎮。
1956年1月,裁寶華、白沙2鄉,所轄各回原屬。
1958年9月,銅罐鄉與冬筍壩鎮合併建冬筍壩公社,后稱冬筍壩管理區。
1959年2月,冬筍壩管理區析置冬筍壩鎮;同年7月,冬筍壩管理區剩餘部分易名銅罐驛管理區。
1960年1月,改銅罐驛公社。
1961年8月,銅罐驛公社划部分境域歸寶華公社。
1982年5月,銅罐驛公社改銅罐驛鄉。
1985年6月,由冬筍壩鎮改為銅罐驛鎮,銅罐驛鄉併入銅罐驛鎮。
1995年3月,從巴南區劃入九龍坡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銅罐驛鎮地處九龍坡區西南部

地形地貌

銅罐驛鎮地處淺丘,長江河谷地帶;地勢東北部和西部較高,南部和中部偏低,最高點位於黃金堡村五馬山,海拔455米;最低點雙騎龍村的金竹溝,黃金堡村的堤坎以及大碑村的挖斷山,海拔180米。

氣候

銅罐驛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最冷,平均氣溫7.8℃;同年8月最熱,平均氣溫30℃;年平均降水量1098.1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無霜期年均350天左右。

水文

長江從西南面的西彭鎮花果山入境,過境10.4千米;次級河流大溪河從陶家鎮進入鎮域新合村,過境7.2千米,匯入長江。

自然災害

銅罐驛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水、乾旱等;洪水災害年均發生0.02次(60年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7—8月,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於1987年7月。

自然資源


2011年,銅罐驛鎮有耕地面積7850畝,人均0.3畝;林地面積3058畝;柑橘林、用材林面積佔總面積的65%。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銅罐驛鎮下轄雙龍、騎龍、建設、石壩子、觀音橋、農興、陡石塔、果園、滴水岩、大碑、倉壩子、黃金堡、湯家沱13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7個社區。
2001年11月,銅罐驛鎮並村後設第一社區、第二社區2社區,雙騎龍、建設、觀音橋、陡石塔、新合、大碑、黃金堡7行政村。
2011年末,銅罐驛鎮下轄銅罐驛鎮第一、第二2個社區,雙騎龍、建設、觀音橋、陡石塔、新合、大碑、黃金堡7個行政村;下設31個居民小組、106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銅罐驛鎮下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冬筍壩社區、銅罐社區、雙騎龍村、建設村、觀音橋村、英雄灣村、新合村、大碑村、黃金堡村,鎮人民政府駐冬筍壩社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銅罐驛鎮戶籍總人口268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351人,城鎮化率42.3%;另有流動人口3688人。總人口中,男性13429人,佔50.1%;女性13392人,佔49.9%;以漢族為主,佔99.79%;有回、藏、苗、彝、壯、布依、白、土家等14個少數民族,佔0.21%;有土家族1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2.5%;苗族5人,佔12.5%;彝族3人,佔7.5%。2011年,銅罐驛鎮人口出生率4.84‰,人口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長率-2.3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51人。
2017年末,銅罐驛鎮常住人口為21564人。
截至2018年末,銅罐驛鎮戶籍人口為2585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銅罐驛鎮財政總收入236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2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人均財政收入881元,比2010年增長-14.9%。2011年,銅罐驛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164元。

第一產業

農業
2011年,銅罐驛鎮農業總產值達5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1%,農業增加值351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4.7%。銅罐驛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銅罐驛鎮生產糧食2641噸,人均98.5千克。銅罐驛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銅罐驛鎮蔬菜種植面積5079畝,產量6898噸。銅罐驛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銅罐驛鎮生豬飼養量1406頭,家禽飼養量12.1萬羽,禽蛋90噸;畜牧業總產值1245.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1%。2011年,銅罐驛鎮水果種植面積3504畝,產量2816噸,以柑橘為主。銅罐驛鎮漁業以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銅罐驛鎮漁業養殖面積351畝,產量183噸;漁業總產值18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4%。

第二產業

工業
銅罐驛鎮工業以食品、化工、建材為主。2011年,銅罐驛鎮工業總產值為19.1億元,比2010年增長24%,工業增加值6.7億元。2011年,銅罐驛鎮有工業企業46家,職工3818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98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0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44%。

第三產業

商貿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商業網點260個,職工1300人。2011年,銅罐驛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7906萬元,比2010年增長25.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1.3%。
金融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3.9億元,比2010
年增長20.5%;人均儲蓄14900元;各項貸款餘額60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

文化


● 地名由來
銅罐驛鎮曾為古驛站;江邊龍腦山像一條巨龍飲水江中;江中有險灘名雞心石,過往船隻常在此出事。古人為降龍治水,將貓兒峽主峰命名為金劍山,在山頂建金劍廟;又鑄一大銅罐拋入江中收雞心邪。有民謠曰:“金劍斬龍腦,銅罐燉雞心。”從此過往船隻安然無恙;銅罐驛鎮因此得名。
● 文物古迹
銅罐驛鎮境內有戰國時期的巴人船棺葬遺址;有建於1888年的法國修道院和建於1924年的法國天主教堂;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原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周貢植故居及周貢植烈士墓。銅罐驛小學是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有渣滓洞革命烈士小蘿蔔頭的塑像和小蘿蔔頭陳列室。

交通


銅罐驛鎮有鐵路成渝線、襄渝線在境內交會,其中成渝線過境9千米,襄渝線過境6千米,設有銅罐驛站(四等站)1個站,為客貨站,日均有2列客車停靠,其中普快列車有5611、5612次,分別通往重慶和內江。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1條,總長43.3千米。2011年,銅罐驛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00餘輛,貨運量50萬噸;客運汽車25輛,客運量31萬人次;境內通航河道1條,有港口6個(小型碼頭),航線達10.4千米。2011年,銅罐驛鎮客運量達22萬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91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2所,在校生661人,專任教師40人;初中1所,在校生249人,專任教師4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銅罐驛鎮主要學校有銅罐驛中學和銅罐驛小學。2011年,銅罐驛鎮教育經費達969.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969.2萬元。

科技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各類科技人才7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4人,經營管理人才28人,技能人才1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民間藝術團體2個;有綜合文化站1個,面積500平方米,藏書3000冊;農家書屋9個,藏書15000餘冊;電影放映單位1個,全年放映電影場次600場,觀眾人數3萬餘人。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體育場地11處;體育社團3個,社會體育指導員8個;100%的城市社區和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所;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126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0人。2011年,銅罐驛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84880人次,住院手術121人次,住院病人2171人次。2011年,銅罐驛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2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0.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9萬人,參合率95.3%;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銅罐驛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94戶,人數1007人,支出90.8萬元,比2010年增長5.2%;城鎮醫療救助50戶,人數56人次,支出金額7.8萬元,比2010年下降4.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0戶,人數451人,支出金額92.5萬元,比2010年增長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7人,支出金額16.8萬元,比2010年增長9%;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人,支出金額3.6萬元,比2010年增長9%;農村醫療救助18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130人次,支出金額0.6萬元,比2010年增長150%;農村臨時救濟163人次,支出16.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5人,支出金額6.7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694人,緊緊轉移安置2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5.6畝,經濟損失65萬元,救助資金23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9萬元。2011年,銅罐驛鎮新增就業人員203人,有30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人,其中參保職工58人。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銅罐驛鎮郵政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達100%;征訂報紙0.8萬份、期刊1.4萬冊,業務收入272萬元;固定用戶比2010年增加105戶,比2010年增長25%;移動用戶比2010年增加300戶,比2010年增長52%。
● 道路
2011年末,銅罐驛鎮道路鋪裝面積3.8萬平方米。
● 給排水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水管52千米,居民用水普及率100%。
● 供電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高壓輸電線路46條,用電客戶10182戶,其中工業用戶74戶,居民用戶10108戶。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11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150台。2011年,銅罐驛鎮售電量累計完成1326.3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供電可靠率99.9%。
● 燃氣
2011年末,銅罐驛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31千米,天然氣(煤氣)用戶4320戶,其中工業用戶7戶,居民用戶4313戶。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銅罐驛鎮園林綠化面積有10公頃,綠化覆蓋率38%。旅遊

旅遊


風景景點

銅罐驛鎮有硌五洞、仙女函、馬腦殼、月亮洞、五馬山、象鼻山等旅遊景點。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銅罐驛鎮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